头条列表通栏
不久前,山东电视台播放了电视连续剧《血染大青山》。1941年11月,抗大一分校校长周纯全率领抗大学员及山东省委、一一五师、大众日报社的后勤保卫人员在费县大青山以手榴弹和土枪步枪从五万三千多鬼子的铁壁合
马骏,原名生坤,又名骏厚。1914年3月出生于博山县青杨杭村。1932年毕业于青州中学后回乡任小学教员,1935年8月在博山短期小学教师培训班中认识了张敬焘。1937年在张敬焘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华民族解
汉王寨,倚天成。仞百丈,孤山雄。岩突兀,峙雷霆;扶羊角,鹰愁行。峻辰巳之嵯峨兮,险小寨之峥嵘;环淄水之双流兮,揽鲁山之松风;玄天门之南北兮,连飞涯之石城;携彩霞之浮动兮,感风起之云涌;看四野之红花兮,
在桃园除了侍弄桃之外,我最喜爱的是挖根雕木疙瘩,沙土地有时一下就拔出来了,能做手把件的就做手把件,能做笔挂和笔搁的也物尽其用,粗略加工去皮,送给谁谁高兴,再不行的就当柴烧了。还有一样喜作,就是满山满嶺
下汉王寨南天门,通向小张峪和张峪大顶的一条低矮的小山岭,大家都叫它火石岭。这是孤山独立的汉王寨唯一一处与它山相连接之处。这火石岭上盛产打火石,过去缺火柴,火紫不叫火柴叫洋火,更没有打火机这些高科技,村
抗战时期,马鞍山属博山县七区,是淄河上游的一个军事要点,是我沂蒙抗日根据地通往清河、胶东的咽喉要道。其山山顶四周壁立如削,通向山上的唯一道路是一条人工开凿的一百三十二级陡峭台阶直通南天门,真乃一夫当关
孝妇河畔十月三十一日刊登拙作《深山明珠一一张家台湖》一文,末段有在湖东南角有张家台村抗日英雄唐爱英老妈妈墓碑和简单介绍了她的英雄事迹,许多认识我的读者很想了解英雄详细事迹,经访问几位老人和翻阅有关纪载
在博山西山里有个很小的村子。村里有户姓林的,当家的人称”老嘎”。此人为人处事有几分吝啬。
在博莱边常庄以南连绵起伏的群山中有一个村庄名叫杨家横,当地方言也叫杨家空。1941年,山东纵队四支队在廖荣标司令员亲自指挥下,二团团长吴瑞林、政委李伯秋在这里设了一个大口袋,诱敌深入,将从博山前来扫荡
家住西冶后街的露沙,是个极富同情心的姑娘。看不得别人有难,看见了就会陪人家难过,陪人家掉泪,总会真心实意地帮人家一把。
1943年7月11日(农历六月初十),由于叛徒出卖,中共朱家乡党总支、北博山村党支部、洪山口村党支部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原北博山村党支部书记、时任朱家乡党总支书记魏春起、北博山村党支部书记刘汉之、副书记
走进五福峪,沿村内大道一路向南到五福山下的广场路边,赫然醒目的矗立着一块纪念碑: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六军总队部旧址。这块纪念碑于从这个村庄走出去的抗日爱国将领郑兴有着直接的关系。
王玉臣,男,1919年出生在王家庄一个贫农之家。少儿入私塾,后考入南博山高等小学。受一二九学生抗日爱国运动的影响,反帝爱国激情强烈,立志献身于抗日救国事业。1937年6月加入了以青年学生为主要成份组成
福山的苏氏家族是当地大户,追溯先源前祖明兴初年自冀州之枣强迁来,距今已六百余年。现在讲的这个故事,取材于苏门十四世若欧、十五世得之的家事。
我与革命烈士薛玉珍之子薛兴美老人为忘年之交。每逢提及父亲遇难之事,他都悲情激愤失声痛哭,也每次使我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和感应,因此,将英雄的事迹写出来传下去的想法便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但苦于资料缺乏一直未
博山下庄桃花岭,是一个让人魂牵梦萦的地方。每次去都会有心灵的震颤,每次去都会有新的感受。近两年我已去过三次,一次是从博沂公路下庄大桥桥头顺岭脊而上,一次是从云行山向北插过,最近一次是前几天直截由正面向
薛云亭,又名薛有兴。1907年出生于陕西省韩城市龙亭乡东范庄一个贫苦农民家中。他自幼勤奋好学,关心国家时局。幼年时念过几年私塾,因家庭贫困中途辍学,以给财主打短工帮零工维持生计,黑暗的旧社会在他心中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