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列表通栏
奶奶棚位于博山区八陡镇阁子前村,此处是颜奶奶回娘家时路过此地避雨,后来被人称之为奶奶棚。颜奶奶的娘家位于八陡镇青石关村南庙,那里才是颜奶奶的娘家,当地村民每年都用最高的仪式奉请奶奶回家歇伏天。还有石马
金山寺位于八陡镇石炭坞岳阳河南岸的金山之上,传说建于北魏时期,扩建于唐宋,明清时期有小规模修建,占地20余亩;依山叠砌,布局严谨,构思巧妙,安排得当。整个寺院坐
姑子庵位于石炭坞岳阳河与龙王沟的交汇处,传说建于唐代,有一个院落组成,北阁3间2层为文昌阁,内塑奎星先师。南阁三间2层为白衣阁,内塑观音老母和白衣大士。东面是4
观音殿位于八陡镇青石关村五龙溪汇合处,因处八陡庄南,故又称南庙。相传有碑文所记,观音殿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初建时石垒小殿,长丈二,宽9尺,内塑观音坐像。
相传,八陡是颜文姜娘家,当地群众为纪念颜文姜,原打算要在八陡的颜家宅旧址建庙纪念,因颜家宅紧挨观音殿,不易庙上加庙。后因颜文姜走娘家时曾在芋头顶东的茶棚内避过雨
黑山爷爷庙位于八陡镇境内的黑山之颠(又名铁山寨),始建于唐末。初建时只有一间石垒小庙,主要供奉着黑山爷爷。黑山爷爷是掌管煤炭的大神,由于黑山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
八陡炉神庙位于八陡镇阁子前村,始建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八陡炉神庙由一个院落组成,北殿为正殿,迎面的神台上安放着一个用生铁铸成的炉神坐像,神像高2米许,
福山窑神庙位干福山村南岭,始建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咸丰二年(1852年)和光绪十七年(1892年)又进行了两次重修。窑神庙由一个院落组成,山门一同南向
福山三官庙位于福山村北山脚下,因庙的院墙皆涂成红色,故当地人统称为红庙。红庙始建于唐代,有3个院落组成。南北长大约在120米左右,东西宽约在100米左右,共分为
在八陡镇福山村的北面,现博(山)幸(淄川区幸福)公路上,原来的一座庙叫镇武庙,当地人又叫正宫庙。一座庙为什么会有两个名子?这里面还有个翟三虎行霸的故事。
八陡天主教堂位于八陡镇北河口村以西的岳阳河拐弯处,初建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扩建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八陡天主教堂主要建筑有:大门一间南向,上写“
流苏,俗称油梗,落叶乔木,雌雄异株,木材坚重而细致,嫩叶可代茶,为庭院观赏树种,还可做嫁接桂花的砧木,八陡镇青石关村南的封山上,有一株古流苏,根基直径114厘米
八陡镇古石关村原称五龙溪,在这五溪环抱之处有一座观音殿。 据传有碑文,八陡观音殿始建于南北期梁武帝天监年间,第一次翻建时为唐朝盛世。翻
石炭坞唐愧位于八陡镇和平村徐家胡同一徐性大门内,该树胸径101厘米,主干高8米,树冠直径5米以上。虽历经沧桑,斑痕累累,但处于住家院内,受到妥善保护。又因紧邻一
清乾隆年间(1736一1796),八陡镇茂岭村在黑山阴面的山脚下,新建了一座观音殿。观音殿分南北上下两院,主要供奉观音大士和黑山爷爷。在建庙的同时,在庙内外栽了
黑山古柳位于黑山前半山腰中小草龙沟的源头,树干高近10米,胸径80公分,树冠直径8米多,它的成长得益于树下的清泉和水井。在海拔500多米的山上,且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