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列表通栏
山东省博山正觉寺坐落于博山区安上村莲花山中,坐北朝南,三面环山,山上树木茂盛,鸟语花香,彩云缭绕。博山正觉寺始建于东晋,宋金年间重修,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
基督教堂位于峨嵋山北麓,后乐桥南,与因园相望。旧教堂原在南关,后改建为工厂。新教堂一1992年由区政府投资在现址兴建,为3层格特式(尖塔式)建筑,二楼为礼拜堂。
准提庵与范公祠毗连,即今范泉山庄旧宅。相传是赵执信的曾祖父赵振业修建的香火院,今尚存赵振业(林下散人)所题"准提庵"三字刻石,时间为顺治戊戌仲春(公元1658年
文昌阁位于文笔峰东侧,《颜山镇志》载:“文昌阁,城东南文笔山椒,高二层,广三间,巽峰高耸,最宜。左奎星楼二层,下圆上尖,右张仙楼亦二层,中与奎楼为对。康熙八年(
在博山城大街和中心路结合处,原有一座建筑宏伟,古色古香金碧辉煌的古建筑群,称为南寺,建于金明昌年间(公元1190-1195),为和尚诵经参禅的地方。明末,因慑于
龙泉寺座落在峨嵋山北麓,现淄博市第一医院大门外东端。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颜神镇志》、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博山县志》均载:"龙泉寺内有二女泉,以
范公祠座落于荆山脚下,旧城东关以东。南与因园为邻,北隔青州古道与怡园相对,西有范河。据《章邱县志》载:宋代范仲淹幼时由长白山醴泉寺去省亲,曾寄迹于此就读。后人为
窑神庙座落于旧北岭村西北端山坡上,山门坐西面东,有石阶数级。大门内迎面为影壁,右折北转上台阶后即正殿大院。大殿坐北朝南,为硬山式建筑。殿内青砖铺地,有半米粗立柱
伊斯兰教自清朝雍正年间由泰安、青州传入博山,距今有200余年历史。 1912年由赵祯祥捐地出资,白庆长、赵忠富等人在博山孙家庙后地(现
新泰山位于城东秋谷,荆山对面,因山形酷肖东岳泰山,故名“肖泰山”,因在上世纪30年代建庙,当时又称新泰山。据《博山区地名志》载:肖泰山位于博山城东南0.25公里
此庙原址在考院小学西侧,今已基本不见眉目。按《续修博山县志》载:庙中各廊均有塑像,后殿有"城隍爷爷"和"城隍娘娘"的木雕像,每年3月25日和9月14日为香火期,
观音堂俗称姑子庵,原址在因园对面。始建于明代后期,曾是尚书张晓的香火院。《颜神镇志》载:“观音堂,在城东郭外秋谷口,内有泉清冽,绕屋穿石,与谷声相响答。"张晓的
文庙原在今博山宾馆处,解放前颇具规模,殿庑厅堂,曲桥流水,是颇为幽静的文人聚会之所。庙内除供奉孔子和他的知名徒弟外,还有他父亲叔梁纥,祭仪隆重陈设豪华。民国年间
善庆庵在博山大街南头,是清初大学士孙廷铨的私人香火院,其申建有沚亭(孙廷铨以此为号),主殿、道房均很讲究。道士号无妄(又号性在)任住持。无妄是个有学问的人,著有
紫竹观在现今河东小区山麓,与原青龙山小庙遥对。据老人回忆,系清代建筑,起始无考,供奉观世音普萨、送子娘娘,园圈门进,院内有北屋、南屋各三间,东面有二间小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