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原名生坤,又名骏厚。1914年3月出生于博山县青杨杭村。1932年毕业于青州中学后回乡任小学教员,1935年8月在博山短期小学教师培训班中认识了张敬焘。1937年在张敬焘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博山县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春节过后,山东人民抗日救国軍第六军总队部在博莱边区的常庄成立,总队长徐化鲁(山东阳谷人,曾在冯玉祥将军的西北军任过营长、司令部参谋,时任博山联庄会大队长。)参谋长郑兴(博山县五福峪村人,曾在中朝边境、中俄边境任警察署长,九一八后曾任东北抗日救国军军法官兼第五旅旅长。)政治部主任谭克平(博山县西石门人,淄博地区唯一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的红軍干部,时任山东省委特派员。)政治部副主任张敬焘(博山城里人,时任中共博山特委书记。)在这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建的三百多人的抗日队伍中,马骏就是其中的一个。
1938年4月,马骏随张敬焘等人编入了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任班长,7月升为排长,从一个教书先生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1939年12月又提升为连指导员,并在寥荣标司令员的指挥下巧施连环计诱敌深入取得了一次消灭日军一个中队的辉煌战绩。
1940年,马骏在八路军山东纵队保卫部学习后先后留任锄奸科、审讯科工作,他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审理上百案件无差错,没有放过一个坏人,也没有冤枉一个好人。
1944年,马骏被派往青、朐、沂(青州、临朐、沂水)任县大队政委,破获了日军特务机关鲁仁公馆的下属情报组织,削弱了敌人的间谍力量,并获取了大量军事情报,为反扫荡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大的贡献。
1945年12月5日佛晓,博山城解放在即。龟缩在城内的日伪顽军已成了瓮中之鳖。在博山城东关北亭子旁的通古桥头,由口头连夜奔袭而来的时任淄博独立营副政委马骏在与警卫员徐先增前出侦察敌情时突然遭到敌人密集火力的射击壮烈牺牲,时年32岁。
博山英烈是这样记述的:马骏(又名马骏厚),1914年3月生,青杨杭人,1937年入党,1938年2月参军,淄博独立营副政委,1945年12月牺牲于博山县北亭子通古桥,安葬于本村。
在南博山东山烈士祠堂东屋祠台的第一排,端端正正地摆放着马骏烈士的烈士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