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列表通栏
离辛丑年春节越来越近了。中午,吃着饭,看着手机,忽然被一条允许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的讯息,吸引住了,信息说,昆明、福州、温州、长沙等地春节期间可以在有限时段燃放烟花爆竹。
博山人都知道,这是地地道道的年菜~皮拉丝,小时候年三十桌上从来不缺的一道菜。其实家父去世后就不常做了,原因是我们做的不好吃。偶然寻到“秘方”,做出来百吃不厌,竟然有了记忆中的味道,也引出了儿时的回想…
淄博有一个小陶镇,不过54平方公里的地方,却创造了华夏陶瓷史的辉煌。说的便是博山山头,是博山近千年陶琉产业的历史记录者。
前几天有人找我写了副对联,内容是:人生哪有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是啊,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坎坷的人生。人生就是一台戏,生,旦,净,末,丑,酸,甜,苦,辣,咸。人生一世哪有一帆风顺,万事如意的,常言道
孝水清澈,文韵悠长,千年炉火燃续博山文脉。这座鲁中古城,历史文化、孝文化源远流长,陶琉文化、饮食文化交相辉映,红色文化生生不息。博山以尚文修儒、经济发达而著称,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厚重,使其成为文人墨客
据我观察和了解,在农村,几乎每个村都有一棵或几棵老槐树,而且都在村的中心地带。为什么都是槐树,而不是其它树。难道槐树吉祥或是寿命长,无从考证。
目前正在恢复建设中的博山怡园是我们小学母校北亭子小学的旧址,今年元旦期间部分景区曾短暂开放,我还没来得及进去看看就关门了。站在恢复后的怡园门前浮想联翩,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们在这里上小学的美好日子。
博山菜是全国著名的鲁菜系的一个分支,一向为世人称道。最早的博山菜谱现在已鲜为人知,但它却是对博山菜的概括和总结。它面世已整整30多年,由于它结合本地实际,实用性强且通俗易懂,易于为大众学习接受,所以成
腊七腊八,冻死叫花子。家乡博山一带,一年最寒冷的时间,当属元旦至春节之间的一段日子,幼年时经历的严寒天气记不清了,成人后经历过的严寒天气我记得有三次。
博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煤炭、陶琉、饮食业的蓬勃兴盛,浓缩了广袤时空下博山的经济脉络,也带动了民俗文化的发展。博山人将鲁文化的尚仁重礼和齐文化的包容开放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民俗文化
提起串门,现代人很少有了,过去无论农村城市,串个门找人玩玩,聊聊天这是再普通不过了。串门聊天在过去是一大趣事,也是休闲的一种好方式。
2020年即将过去,新的2021年瞬间到来。在这跨年夜间,又翻开《烈士英名录》,那战场上的炮火硝烟场面浮想联翩。一个个烈士英名再现脑海。想到了刚过不久的去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抗美援朝胜利7
1982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办法,1982年7月1日开始全面登记。此次普查时间紧,填报要求严格,表格须一次填写正确,不允许涂改写错。因此,选用普查员成了各单位一项重要的任
冬天是残酷的,但也是最浪漫的。记的七,八十年代,每当下场大雪后,各厂矿企业及各机关单位和农村,不论男女老少都携带扫雪工具齐上阵,一起清除道路上的积雪。孩子们爱打雪仗,堆雪人,那场景真叫一个开心,热闹。
有幸从李刚老师那里得到了几张老照片,看着上面熟悉又亲切的面庞,心里感慨万千,思绪一下子被拉回了已经过去了的几十年岁月的点点滴滴,记忆虽然模糊的犹如一堆残存的陶瓷碎片,但那却是一个朝朝夕夕伴随着我们童年
从第一医院辞职后心情很郁闷,沉寂了一段时间有位恩师介绍我去了博山区医院工作。正值八月十五,我骑着我的小电动车去了英雄路的城北社区。
刚来博山上学时不知道追一个人追了几条街。看上一个人是看上了他的眼睛。深炯而明亮,像我去看的河边的水。
岁月匆匆,日月如梭,倏忽之间,庚子大雪节气就这样悄无声息来到了。蓦然回首,我已迈入了老年行列,滚滚红尘,世事变幻,白发已经爬满了双鬓。四季更迭,时光渐老,我的心中更多了些许怀旧感。时逢大雪节气,在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