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列表通栏
颜文姜的故事估计大家都听过吧,可是连环画版的你见过吗?这是笔者在多年前参加文姜庙会时看到的一本小册子,原件已找不到了,幸亏当时拍了照片,现在翻出来,希望大家喜欢。
洪济桥,又名蕉庄北桥。处古时鲁中山区通往省城的要道。一日,乾隆皇帝打扮成商人模样私访,途径洪济桥,觉得饿了,就问身边的随从:“此处可有卖吃的?”随从官是济南人,早听说这桥上打的烧饼“香飘十里,入口膘身
堰屋,是在山坡梯田较大,较高的堰边,掏出个有三、四米见方的窟窿,四周用石头垒起来,从根基向上,越来越小,最后用一块薄板盖严,也有的在垒堰时用块石起拱,形成在堰内的小屋。其特点是,屋顶上可以种地;门口用
在博山区南博山镇有一个地形低洼的村庄古代叫“洼泉”。后来又演变为“瓦全”提起它的来历,至今还流传着下面的传说。相传,在元朝末年,山东屡遭战乱,百姓死里逃生,人烟稀少,十室九空。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下令
在博山城西北,大海眼村通往蕉庄途中,有一处叫“歇歇台”的地方。别看现在这里人迹罕到,荒草济济,山洪冲的少边缺沿,不称景气,可当年交通不发达,开道困难,这里却是青州府通往菜芜、章丘路途上的要道呢。那么这
很久很久以前,现博山地区的黑山一带,是一片滩涂绿洲。那时的这里,不生五谷,不长豆瓜,只生长一莲蓬蒿草,一簇簇荆条。整个绿洲上只长着一株上千年的黑松。又经过很多年的演变,那株松成了这里的树仙,那些动物与
这一年的清明节,九峪十八村的男女老少,成群结队,来到了母猪峪,为老石匠扫墓,祭奠香春。刚一进峪,一阵清风吹来,只觉清香扑鼻,沁人肺腑。大家抬头一看,凡是黄楝根干的落处和当年香春栽过树的地方,都长起了高
颜神镇巡检司的帖木真老爷,本想把老石匠全家七口人统统杀掉,以保住自己在石门里面藏宝的秘密;却不慎偏偏走了老石匠父女,失了石钥匙,现在连自己也没法打开石门了.正当他为这事焦燥万分的时候,突然从西山里传来
岳真人出山历尘烟行者峪北面不远的地方,有个月牙峪。峪里有个月牙观,观里住着一个叫岳真人的活神仙。他让青龙,白虎紧紧把守住峪口。从来不愿与世人来住。一年到头,他的脸总是阴沉沉的,心总是冷冰冰的,就连他眼
以盛产香椿芽著称的淄博市博山区石门乡,其西山深处,有行者峪、岳峪、黄连峪、珠宝峪等山村,要想知道这些地名的来历,就得先从母猪峪说起。石行者威镇邢连峪古时候,母猪峪出了一个母猪怪,经常带一群小猪怪糟踏树
博山区安上村北面有一座山,叫东顶山。靠近山顶的地方有一石洞,洞虽不深,却很有名气,原来这里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从前,东顶山下的一个村庄里,有个姓石的读书人,从小就立下誓言:一定要读书做官,并且要为政
钓鱼台乐疃的钓鱼台,相传,这里曾是一个小岛,岛上有一处青石台,站在上面放眼眺望,千里海面,碧波荡漾,海鸟飞旋,渔船来往。本来一派迷人景象,不料来了一条老鱼精和一条小鱼精,经常在附近出没,撞毁渔船,吞食
距博山城北二公里的孝妇河西岸,有一名叫掩的的自然村.这一地名是奇特的了,然而更为奇怪的是,这个约有三千人口的大村,却处于一块状如蛤蟆的巨石上.这块蛤蟆石原高出河岸两米多,头、颈伸出地面朝东南方的孝妇河
唐朝初年的一个夏天,唐王李世民率大军东征。一天,路径西长峪道,来到颜神(今淄博市博山区)神头这地方。因为天热,三军长途跋涉,人困马乏,大家真是又饥又渴,唐王便传旨停止前进歇息,寻找水喝。 那时,神头
博山传说:三泉山与干锢漏顶福山镇北面有一座山,名叫干锢漏顶。它的原名叫三泉山。据志书记载,因山的南面有鹰鸽泉、羊角泉、水泉三个泉子而得名。三泉山为啥改名叫干锢漏顶,这里有一个西河庄恶霸翟三虎锢漏泉子的
马行街,现今城东办事处城中居委会所在地,原为赵执信故居门前街。提起这条街的来历,就不得不涉及到“神童”赵执信,这里边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呢。赵执信(1662—1744),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
出博山城东门,有一条南北狭长的山谷,名叫秋谷,它东依荆山,西靠峨岭,双峰耸翠,范水中流。站在谷口的后乐桥上一望,真有如在图画中的感觉,这灵山秀水曾养育了清初的著名诗人赵执信。一 话说清朝康熙元年十月
古时,颜神城东南,有一座洁白如玉的青石山,因为满山苍松翠柏,风光明媚,山形又灵秀、巍峨壮观,人们命名为峨眉山。这山上峰峦处,有宏伟的奎星阁建筑群,有壮观的文峰笔,著名的齐长城蜿蜒而过,确实是一个好山好
齐姜和子鲁的故事春秋时期,在五凤山南麓有一座桥,桥南是鲁国地段,桥北是齐国边界,故人们叫它接境桥。桥南的子鲁与桥北的齐姜,从小相爱,两家的老人为他们定了婚约。谁知正当两家准备办喜事的时候,齐鲁两国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