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博山传说:神 仙 洞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博山头条 / 正文

内容页通栏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博山传说:神 仙 洞

投稿 成龙之龙2018/08/02 10:36:19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 作者:网络 176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博山区安上村北面有一座山,叫东顶山。靠近山顶的地方有一石洞,洞虽不深,却很有名气,原来这里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从前,东顶山下的一个村庄里,有个姓石的读书人,从小就立下誓言:一定要读书做官,并且要为政清廉,不负重望。他读书可用功啦;从早到晚很少休息。常常因为不住声的读,使嘴角和舌头上生了疮,胳膊肘和手上也用书桌磨擦结了茧子。他见书就买,买来就读,使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变得更拮据了。买不起纸笔,他就用手指蘸了水在桌上写字。可是说也奇怪;他这样苦读,连年参加考试,却总是落孙山;看看三十多岁了,还是个穷秀才.有些好心人都劝他:别考了,安心过庄稼日子吧,他却始终不谕。


这天午后,由于天气闷热,石秀才便拿了本书,信步上东顶山。他一边走,一边记诵着书中的句子,顾不得观赏山川的秀丽风光。他也无心留连路旁的鸟语花香。不觉来到一个石洞跟前,便在洞旁一块光滑大石头上读起书来。


读着读着忽然一阵清风吹来,把他手中的书吹落在地上,引起了无限的感慨,于是石秀才一边弯腰拾书,一边随口吟出一首诗来。


铁砚苦磨三十载,

万卷诗书夜夜心。

何人送我龙蛇笔,

凭借好风上青云!


吟罢刚要继续读书,忽听身后有人哈哈大笑,倒把石秀才吓了一跳。回头看时,却是一白发老翁,虽已须巴如雪,却是红光满面。只听老翁说道;“你不是要龙蛇笔吗?我送你一支”说着,只见他手中的龙头拐仗渐渐变小,最后成了一文竹管毛笔。老翁把笔放在石秀才手里说;“下次考试你就用这支笔答卷,一定能考中。只是你一定走正路,这笔才有用处。”石秀才忙问老翁姓名,家住哪里?老翁笑而不答。指指山洞便不见了。石秀才知是神人点化自己。对着石洞倒头便拜。


却说这年正是大比之年,石秀才遵照嘱咐,就用老翁送的那支毛笔答卷,果然连中两榜,进士及第,放丁个七品知县,恰好邻近的淄川县令犯了事,他便补上了缺。    石知县带着老翁送的神笔走马上任,没有忘记当年的警言:当官要为政清廉。每天都早起晚睡,处理着前任知县留下的积案,他自己也感到奇怪,仿佛一拿起老翁送的神笔来,就知道案子该怎么断,判文该怎样写,不到一月的功夫,就把几年来积压的沉冤疑案处理得一清二白。


这天,有个侍从递上一份文书,是说修桥挖河的银两已经收齐,要拿出一部分给老爷盖座府第,请老爷一下个批文,石知县听说用挖河的钱给自己盖房子,知道不妥,但又经不住那华屋美宅的诱惑,便提篇签。准谁知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平时那支运用自如的神笔硬是写不出字来:尽管在墨汁上蘸了又蘸也无济于事。正在发急的当儿,侍从说:“老爷你不会用另一支笔批文吗”?一句话提醒了石知县,他便拿出从前用的一支狼毫笔来,批了给自己盖房的银两。同时还用这支笔批了一笔库银用作聘礼,娶了个如花似玉的媳妇。从此,石知县就准备了两支笔,用老翁那支笔写不出字来的时候,就用自己的狼毫笔批文。久而久之,神笔写不出字来的次数渐渐多起来了……。


这天,石知县正陪着妻子在后花园游玩,只见门口走进一个白发老翁。石知县认出是当年送笔的恩人,连忙跪下叩头拜诚。老翁语重心长的说;“我送你的笔已经没有用了,还给我吧”。只见那笔从书案上飘起,只飞向老翁手中,立即变成了龙头拐仗,老翁拄着它蹒跚的走了。


不久,石知县因贪污巨款而受到弹劾,削职为民,家产全部被抄。在回家的路上,他想起了老翁赠笔的前前后后,仿佛是一场梦。便信步又走上了东顶山,来到当年读书吟诗的地方,只见巨石山洞依旧,却不见了老翁。正徘徊间,只见洞旁的石壁有叫四句诗云: 


寒窗发尽千般愿,

狼毫却把神笔换!

富贵荣华能几时,

山高水长一神仙。


石知县看着满面羞惭,也无颜回家见父老乡亲,就到江湖上飘泊去了。从此,人们便把这洞叫做神仙洞。


搜集整理者:马传政


已有0人点赞

内容页尾部广告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