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列表通栏
大崮顶,坐落在乐疃村西北1000米处。因山势巍峨陡峭,山顶平坦而得名。又因处马公祠村东南,马公祠村亦称东南峪顶。大崮顶地质复杂,西面铁矿石,东面石灰岩、片麻岩相间。山势呈弧形,由西向东南延伸,岭似卧龙
圩子山,坐落在乐疃村西北。因山顶建有石圩子而得名,也叫圩子顶。由于远离村庄,早年荒芜,峪中常有野狼出没,所以,村民亦称麻祜(麻祜是爱吃小孩的古代将官,为了吓唬小孩,人们把它当成了狼的代称)寨。山势东西
大窝顶,坐落在乐疃村北1000米处。因顶部形似大窝头而得名。山体属石灰岩,东西走向,西高东低。东北悬崖三叠,西接小中岭,北连团山岭。博山外环路绕南山脚下东行。绿化以柏树为主,经济树花椒较多,山榆、枫树
揽月山,坐落在白杨河村以东。山酷似张开的臂膀,传说圆月升起,总想揽住月宫嫦娥在此做客,故名。因植被好又称封山。山体石灰岩,南北走向,南高北低。山顶平阔,东与水峪村交界,西为峭壁。西面山崖牛鼻子洞,正如
李家寨,坐落在樵岭前村东三里许。因山顶石寨曾为李东岱盘踞而名。此山大致呈方形,故又称大方山。山势东北西南走向,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山顶有古寨残垣。东、南、北三面均为悬崖绝壁,石壁多洞穴,大小不一
梯子山,坐落在樵岭前村以南。山势峭壁险峻,形如阶梯,故名。《续修博山县志·方舆志·山脉》载:“梯山,县西南十五里,莱芜分界。”梯子山大岭,大致呈东西走向,主峰上部为石灰岩,下部为花岗岩。植被以侧柏、刺
望鲁山,坐落在樵岭前村西南1500米处。属泰沂山脉。山势绵亘,覆压莱芜、博山两地,为博莱界山之一。因其巍峨高耸,背齐而面鲁,是春秋战国时齐、鲁两国界线。登顶可南望鲁国群山,故名望鲁山,史称望山。《续修
黑山,坐落在樵岭前村西南3500米处。因山中产蛭石,其土壤暗黑而名。山势东西走向,地质复杂,花岗岩、石灰岩、片麻岩相间。主要矿产资源有蛭石、重晶石。此山自然生态环境优越,以黑松为主,兼有刺槐、栎树、椿
杏树峪大顶,坐落在樵岭前村西南5000米处。据传,原来峪内杏树满山,故名杏树峪,主峰称为杏树峪大顶。又因其峰顶略歪,又称歪头山。该山属泰山山脉,原山(禹王山)支阜,地质属花岗岩,山势呈南北走向,是博莱
黄鹏大顶,坐落在樵岭前村西1000米处。属花岗岩,南北走向,北高南低。东接风北峪东岭;南为黄鹏南膀;西连淋漓湖景区;北面是樵岭前村与马公祠村界山风北峪大顶。马淋公路自山北由东到西蜿蜒至淋漓湖度假村。位
大寨顶,坐落在樵岭前村北。因山顶有古石寨,故名。因传说有人曾在山顶发现金船,又名金船山。其山在村北,俗称北大顶。东连庙子岭,西接窑峪顶,南邻小寨顶,北面山脚下是后涝滩沟。大寨顶以寒武纪石灰岩为主,西北
团山岭,坐落在马公祠村东2000米处。因与团山相连而得名。山体属石灰岩,东西走向,西高东低。从前是村民进城赶集主道,又名赶集道。团山岭长约1500米,东连蒋家峪顶,西接镇门石峪顶,南邻闫家峪岭,北面是
东大岭,因坐落在马公祠村东而得名。山体南北走向,南高北低。东连刘家峪岭、萝起崖岭和闫家峪岭,南接东南峪顶,北面悬崖峭壁,崖上柏树苍劲百态。此山主要属石灰岩,亦有铁矿。村南峪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开凿
东南峪顶,因坐落在马公祠村东南,故名。乐疃村称其石门顶。山体东西走向,西高东低。其峰有二,主峰原高604米,1958年乐疃铁矿开采矿石,炸掉山巅,削去40余米,现两峰高度基本持平。主峰中间凹,东西凸。
罗圈顶,坐落在马公祠村西南淋漓湖北侧。因从淋漓沟登顶,羊肠小道东去北折西回,似罗盘,所以山俗称“罗圈”,顶叫罗圈顶。山顶东面是瓢偏峪,西侧为小王张峪,南与张直峪岭相连,北面山坡大半没在淋漓湖中。山中柞
木口峪顶,坐落在马公祠村淋漓湖以南。南北走向,南高北低。属花岗岩质。东是小淋漓沟,南与城西街道办事处池子村天门山相邻,西为大淋漓沟,北面山脚没在淋漓湖中。大淋漓沟里面分有两条支峪。东叫木口峪,长弯且窄
蚂蚁耙头,坐落在马公祠村西南。因山体像蚂蚁,山下分出许多沟岔,形似耙头,俗称蚁蛘(蚂蚁)耙头。属花岗岩,南北走向。南山脚下没在淋漓湖中,北连蚕姑庙顶西峰。山间柞树成林,植被茂密。蚂蚁耙头下河滩登蚂蚁耙
中方峪岭,坐落在马公祠村淋漓沟西南。属花岗岩,南北走向。东边是大淋漓沟,西边是中方峪,南接柳子岭中段,东北山脚下没在淋漓沟与淋漓湖中。
西大岭,因坐落在马公祠村西而得名。属花岗岩,南北横卧。主峰北山如鞍,居于西大岭西北部。南接黑石头顶,又连蚕姑庙顶;北接柳树峪顶,又连盛家峪顶和阎王鼻子,延绵起伏近2000米。
南沟峪顶,坐落在马公祠村西南沟峪梢,故称南沟峪顶。其顶有二,东顶北连北岭鞍,西顶南接地子峪顶。山多槐树、柞树,间有松树,植被很好。其西山谷叫方千峪,峪中刺槐、平柳参天。地子峪多枣树,南沟峪多樱桃。两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