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内容页通栏
西大岭,因坐落在马公祠村西而得名。属花岗岩,南北横卧。主峰北山如鞍,居于西大岭西北部。南接黑石头顶,又连蚕姑庙顶;北接柳树峪顶,又连盛家峪顶和阎王鼻子,延绵起伏近2000米。
西大岭东面山势陡峭,西面山坡漫缓,东南面与东南峪顶相邻,北面同王婆寨顶相接。东山脚下是马公祠村,西边岭长沟深,与淋漓沟相连。
西大岭,岭高峪长,泉水旺盛,树茂林深,资源丰厚。有一种阔叶柞树,叫簸箩叶树,用其叶包粽子、蒸馒头味道清香。岭上多蚊子草、黑蒿,可拧成火绳燃烧,是夏秋驱赶蚊虫的特效药草。中草药还有黄芪、远志等几十种。
蚕姑庙顶 位于西大岭东南端。因此山有蚕姑庙而得名。蚕姑庙顶分两峰,高度相仿。东南峰北连张直峪岭,西北峰南连大王张峪东岭,两峰之间如鞍,旅游公路穿鞍而过,通往淋漓湖。鞍北侧有蚕姑庙,现已毁。蚕姑庙鞍东南峰下有马淋公路隧道穿过,直通淋漓湖。北口有山泉,水源旺盛,常年不涸。
黑石头顶 位于蚕姑庙顶以北。因山顶岩石呈黑色而得名。南连大王张峪东西两岭,峪南下千米直到淋漓沟;东连核桃峪岭, 岭南大核桃峪, 岭北小核桃峪。核桃峪岭有大石崖,形似火车箱,故名“石火车”。核桃峪中山泉水旺,四季不涸,水质甘洌。刺槐成林,植被茂盛。
北山如鞍
北山如鞍 位于西大岭北侧。因峰高岭长如鞍,故名。东面是大西峪岭,南连黑石头顶,西面是大王张峪西岭,北接柳树峪顶。大西峪岭,阳坡是大西峪,峪口多处山泉,泉水从岩缝中沙土下流出,汇成小溪,用来烧水不见水垢;岭阴是方千峪,峪梢苇丛中泉水亦旺。因鞍高,时常没于云雾中,村民夏秋观岫卜雨,自古云:“北山如鞍戴帽,大雨不久将到”。山峪多柞树、刺槐、樱桃等树。中草药有柴胡、远志、丹参等几十种。
柳树峪顶 位于北山如鞍以北。顶东峪中柳树繁多,故称柳树峪,顶叫柳树峪顶。南北走向,北高南低。峪南是方千峪,北挨盛家峪,三峪口以东归一开阔。峪中有多处山泉,常年不涸。经化验为优质饮用水,村民利用这一资源建起了矿泉水厂。2003年5月白杨河电厂在柳树峪口建一蓄灰坝,现已停用。峪中植满刺槐白杨等树,植被茂密。
柳树峪泉头
阎王鼻子 盛家峪顶 两山南北相连。阎王鼻子位于盛家峪顶以北。因坡陡岩竖,险峻至极故名。 东下分两峪,北是八峪,南是盛家峪。峪中山林植被茂盛,泉多水旺,四季不涸。峰东坡和北坡上一条羊肠小道,只能单人独往。从前是马公祠通往岭西村的必经之路。
阎王鼻子和盛家峪顶西坡凹处有残砖碎瓦,房基尚存,据说此处曾有古庙。二顶东坡岭边有古筑石堰,为章、莱古界石(《续修博山县志·方舆志》“才岭”一节有载)。
蚕姑保佑蚕农的传说 自古淋漓沟山坡柞树成林,全是柞蚕场,村民家家在此放养柞蚕,蚕农建蚕姑庙供奉着嫘祖。从此,蚕姑保佑蚕农,柞树旺盛,蚕茧无害,年年获得丰收。
石火车的传说 从前石火车有两个轮子能动,后来被人卸了一个,另一个横卧在车箱下。从此,车箱便定在那里,成为观赏的景点。
(撰文/摄影 盛云飞)
内容页尾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