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列表通栏
大尖山(又名大岘山、双剑山、二虎山),位于博山区域城镇岜山村东北部,海拔296米。于九二年在山的顶端修建了“平安殿”。平安殿由国内古建筑设计部门设计,气势磅礴,雕梁画栋,著名书法家写了匾额,楹联和碑文
博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成为齐国与鲁国之间的军事要塞。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它保留了不少古代方言的语音特色,至今博山方言中还保留着古代方言如入声字、合音字的发音痕迹。因此,博山方言的声、韵、调,在山东方
10月7日即农历九月九日,泉子村举行了隆重的庆祝祖国70华诞暨泉子村九九重阳大联欢。这次联欢的主要项目有精彩京剧片段演唱、中午合家欢大会餐,以及向60岁以上老人分发礼品。
10月7日即九九重阳节,石臼村70岁以上的老人穿新衣了。早在20多天前的中秋佳节,石臼村陈主任自掏腰包给老人买面买月饼的时候,就已打算重阳佳节再送老人们一件御寒的羽绒服。这不,一晃的功夫,陈主任给老人
孝乡谣》是毕玉奇根据淄博博山的一曲童谣《东旮旯秧,西旮旯秧》改编而来的二胡独奏曲,据说这是淄博博山哄孩子睡觉的摇篮曲,主旋律只有短短几句,乐谱也很短。
10月16日至17日,博山区文化馆创作的小品《扶贫风波》参加省委宣传部、省委讲师团在济南举办的山东省“中国梦·新时代”百姓宣讲比赛获得曲艺类一等奖。
每年农历6月的最后一天,是博山最大的庙会——文姜庙会举办的日子。可以说这一天比春节还要热闹。更是远近闻名,外地不少游客也会在这天来到博山赶庙会。更厉害的是还登上了央视《记住乡愁》栏目,让博山孝文化全国
说起文姜庙会,大家肯定会想到一个词——热闹,但今年的庙会却是“军岗的夜啊静悄悄”。没有喜庆的锣鼓声,更没有人山人海,文姜广场边的马路上只有车辆如穿梭不息。在博山人心目中文姜庙会可比过年还隆重啊。
今天是农历六月的最后一天,也是博山人最重要的节日:文姜庙会。老龙我下午二点半就赶到神头庙会现场,准备参加这个盛大的活动。
结婚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可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结婚各地有各地的风俗,各地有各地的习惯,但有一种风俗在我国大部地区都实行,那就是抱新娘。
结婚闹洞房自古有之,在过去,博山人结婚的当晚叫闹洞房,闹洞房不论年龄多大只要和新郎平辈或小字辈都可以去闹,那时闹洞房主要是闹新娘。闹洞房也叫喝“黄婚酒”。
博山人结婚很讲究,风俗也很多,在过去博山人都是夜间娶媳妇,不论新娘家有多远,都是徒步而行,而且娶媳妇时还必须带上一样东西。
打铁花的记载,最早能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于明清时达到鼎盛。作为铸造冶炼工作的衍生品,打铁花活动的兴衰,几乎是中华冶炼史的见证者。
博山扮玩有着悠久的传统形式和艺术风格,早在明清时期就盛行开来,表演委婉细腻,滑稽有趣且变化多端。百年之中叫得最响的是兴隆村的龙灯火云、镇东村的高跷“水漫金山”、三元村的高跷“百鸟朝凤”、李家窑的旱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