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列表通栏
在博山区原岭西乡桃花泉村东北一里许,有个小山峪,名叫桃花峪。峪中有个终年不涸的山泉,名叫桃花泉,村庄便是以此而得名的。
谚语,如同歇后语和熟语,统属俗语范畴。也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总结出通俗易懂、言简易明、富含哲理、源远流长的定性语句,它是语言中整体的一部分。使用谚语,增加文章语言的鲜明和生动性,而别具一格
明朝永乐十八年,山东蒲台人唐赛儿在益都县颜神镇(今博山)东部的卸石棚寨领导了历史上有名的农民大起义。
大寨地处源泉镇麻峪村西南2千米处,是一个山寨群。《续修博山县志·方舆》记载:“大寨,县东南七十里,周十余里,峭壁悬崖,陈疃乡附近避乱处也。”
猴子山,位于博山区石门村东南三公里处。你如果朝这座山的右峰顶望去,那几块巨大的象形石所展现的形态,会把你带进《西游记》中花果山的境界里:大猴逗小猴,小猴撒欢扑大猴,姿态、毛绒太逼真了,简直看不出是山石
张庄是范阳河上游的一个村庄,三面环山,四面抱水,环境十分优美。庄南有个五六丈高的崖头,崖头下面有关帝庙、铁板桥;崖头上面是一棵碾盘粗的唐槐,树荫能遮一亩地大。夏天,来往行人和种地的庄稼人都到树下乘凉。
早年间,博山城西南二十里的一个村子里,有个名叫岳峰的老头儿,他无家无业,孑然一身,靠给村上有名的大财主洪颜良放羊糊口。这东家心狠手毒,坏点子多如牛毛,邻近四乡被他害死的、搞得倾家荡产的、强夺去儿女的不
冬雪过后,天气放晴,温暖的阳光洒向山村的大街小巷。村健身广场上朝阳的墙根下,一字型排列着十几个晒太阳的老头,尽情地享受着人生中最后的一段时光。
很久很久以前,黑山一带原是一片平地。黑松老翁是这片土地上的树仙。他每日里逢荒开垦、遇沙堆积,不是担水植树,就是培土育苗,时时两脚不停,双手不住。除此之外,他还要跑遍崇山峻岭,采撷红松、白桦、柞树、落叶
马棚岭的东北山崖下,有崖石突出,形似马棚,故而得名马棚崖,山称马棚岭。马棚崖壁上有许多石窟似蜂窝,所以又叫马蜂崖,岭叫马蜂岭。水峪村在马棚岭东面,故叫水峪岭。
传说古时候,从北面来了一个章姓教书先生,在黄花顶山口外的山坡上设馆教书,人们都说章先生满腹经纶学问很大。
今天是农历十月初一,也叫寒衣节。这一节日的由来,与博山的传说“孟姜女哭长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