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专题 / 王建峰 作品辑

王建峰 作品辑

4002

王建峰 作品辑

  • 博山早些年的儿歌(五)

    后来,那些过去的儿歌渐渐没有人唱了,新的儿歌又流行不起来,于是流行的儿歌似乎有点断档。有一首儿歌在我的记忆中,孩子们似乎唱了几十年,也许现在还有喝的:

  • 博山早些年的儿歌(四)

    大部分在民间传唱的儿歌往往带有故事性,启发性,相对长一点,大都在四句以上。也有的儿歌很短,也就一两句话,但它能配合上一些简单的表演动作。比如春天挖苗子的时候,妈妈们往往带上小鸡上坡,孩子们是少不了的。

  • 博山早些年的儿歌(三)

    小家雀,过河崖,淹唠衬噢淹劳鞋。过去河崖一口屋,一个小孩在那哭。小孩小孩你哭啥?俺娘不给俺找媳妇。

  • 博山早些年的儿歌(二)

    还在计划生育以前的时候,农村人家孩子多,一家五六个孩子很正常,多的兄弟姊妹八九个、十几个的也有。大人们忙不过来,就大的看小的。一个大孩子领着几个小孩子再抱着一个更小的孩子的比比皆是。但那时的孩子们很健

  • 博山早些年的儿歌(一)

    很早以前的孩子们,经常在一起玩耍。他们唱的儿歌都是若干年甚至几代人传唱过的。尽管有些粗陋,但我感觉很真实,贴近生活、接地气。

  • 说虱子

    突然想起了那些年代的虱子们。说实话,写下这个题目,头皮就有点发麻发痒,忍不住得便用手抓了几下,我知道这是一种条件反射。

  • 清明节之东山记忆

    曾记得我多少次来到过这里,这里有多少次撼动心灵的永远忘不掉的回忆。

  • 古风:春到笔架山

    春到笔架山,翠柳笼雨烟。双桥卧淄水,碧波绕岫岩。

  • 任尚书耙和尚

    任浚,字文水,号海旺,又号北海。青州府益都县夏庄人,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卒于清顺至十三年(1656年)正月初二,享年62岁。明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科进士,明末清初大臣,官至刑部

  • 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怀念任玉泽爷爷

    一九七八年的一天,刚担任民办教师不久的我带领学校的少先队员们在村里的大戏台前参加了任玉泽爷爷的追悼会。任玉泽爷爷死于肝癌,听大人们说,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是唱着国际歌走的。

  • 话说汉王寨终章——汉王寨赋(诵读)

    汉王寨,倚天成。仞百丈,孤山雄。岩突兀,峙雷霆;扶羊角,鹰愁行。峻辰巳之嵯峨兮,险小寨之峥嵘;环淄水之双流兮,揽鲁山之松风;玄天门之南北兮,连飞涯之石城;携彩霞之浮动兮,感风起之云涌;看四野之红花兮,

  • 博山这个村曾有座恋爱桥,你见过吗

    我们村公路两边在大跃进时期修建博南公路时挖土垫路基留下了一个连一个的大坑。夏天雨季一到村里泉群迸发水坑就聚满了水,由上而下这个坑里的水流向那个坑里,那个坑里的水再流向下一个坑里,便行成了一串珍珠一样由

  • 对崮山激战——博山抗日英雄谱之十

    不久前,山东电视台播放了电视连续剧《血染大青山》。1941年11月,抗大一分校校长周纯全率领抗大学员及山东省委、一一五师、大众日报社的后勤保卫人员在费县大青山以手榴弹和土枪步枪从五万三千多鬼子的铁壁合

  • 马骏烈士略传___博山抗日英雄谱之九

    马骏,原名生坤,又名骏厚。1914年3月出生于博山县青杨杭村。1932年毕业于青州中学后回乡任小学教员,1935年8月在博山短期小学教师培训班中认识了张敬焘。1937年在张敬焘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华民族解

  • 马鞍山之战一博山抗日英雄谱之八

    抗战时期,马鞍山属博山县七区,是淄河上游的一个军事要点,是我沂蒙抗日根据地通往清河、胶东的咽喉要道。其山山顶四周壁立如削,通向山上的唯一道路是一条人工开凿的一百三十二级陡峭台阶直通南天门,真乃一夫当关

  • 王化孔和郑秀英——博山抗日英雄谱之七

    在博莱边常庄以南连绵起伏的群山中有一个村庄名叫杨家横,当地方言也叫杨家空。1941年,山东纵队四支队在廖荣标司令员亲自指挥下,二团团长吴瑞林、政委李伯秋在这里设了一个大口袋,诱敌深入,将从博山前来扫荡

  • 迟到了六十年的烈士证书——博山抗日英雄谱之六

    1943年7月11日(农历六月初十),由于叛徒出卖,中共朱家乡党总支、北博山村党支部、洪山口村党支部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原北博山村党支部书记、时任朱家乡党总支书记魏春起、北博山村党支部书记刘汉之、副书记

  • 五福峪村走出的抗日爱国将领:郑兴——博山抗日英雄谱之五

    走进五福峪,沿村内大道一路向南到五福山下的广场路边,赫然醒目的矗立着一块纪念碑: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六军总队部旧址。这块纪念碑于从这个村庄走出去的抗日爱国将领郑兴有着直接的关系。

  • 王家庄第一个共产党员——博山抗日英雄谱之四

    王玉臣,男,1919年出生在王家庄一个贫农之家。少儿入私塾,后考入南博山高等小学。受一二九学生抗日爱国运动的影响,反帝爱国激情强烈,立志献身于抗日救国事业。1937年6月加入了以青年学生为主要成份组成

  • 留取丹心照汗青——博山抗日英雄谱之三

    我与革命烈士薛玉珍之子薛兴美老人为忘年之交。每逢提及父亲遇难之事,他都悲情激愤失声痛哭,也每次使我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和感应,因此,将英雄的事迹写出来传下去的想法便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但苦于资料缺乏一直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