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内容页通栏
谈起《车子灯》的产生,有一段很有趣的故事:早在清朝康熙年间,十字路村只有十户人家,人称“十家巷”。十家巷人家家做木工,以生产木制独轮手推车闻名四乡。然而,在一年一度的元宵节的扮玩中却大逊其色。被人讥笑为“掩的(村名)狮豹、赵庄的狗,十家巷的高跷不会走。”这对于好强争胜的十家巷人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尤其是对被村民推崇为“巧木匠”的孙氏父子来说,更是羞愧难堪。于是,父子二人暗下决心,定要做出一个与众不同的玩艺,一鸣惊人,为本村争光,为老少爷们争气。就这样,他们经过广征博采、苦心孤诣、反复推敲,利用自己多年积累的制车技艺,把花灯容于独轮车之中,研制出了第一架车灯合一的“车子灯”。后在众人的参谋下,按十二属相制作了十二架,每架上装一属相,命名为“十二属相车子灯”。为了扩大舞队阵容,增加其热烈气氛,他们又增添了24盏云彩灯。至此,该舞队的道具基本完成,规模也基本确定。即由12人舞“车子”,24人舞“云彩”,共计36人参与表演。次年元宵节期间一露头角,便轰动了山城,令七村八乡的人赞口不绝。从此,又一首顺口溜问世了:“李家窑的旱船、西寨的龙,十字路的车灯最出名”。不过,据老艺人薛玉珍介绍,因为《车子灯》的道具制作复杂,所以在博山曾几度失传,幸亏早年被景德镇商旅和大荒地(今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一带)人学去保留了下来。目前博山表演的《车子灯》,是重返故里的《车子灯》,其中难免有他们修改与加工的成分。
《车子灯》属道具舞,由“车灯”和“云彩灯”两部分组成。“车灯”又名“车架子”,由车体、车顶、车轮、车把四部分组成。车体包括上下三个直径相同、高低造型不一的泡灯,其直径均为40公分,但上泡灯高34 公分,呈盘鼓状;中间的泡灯高32公分,下面的泡灯高36公分,均呈六棱柱体状。灯中皆有烛光或电灯。三泡灯由一园轴连为一体。车顶是一斗形花篮,花篮外面绘有一属相图案或置一属相造型。车轮有三个,即底轮、中轮、上轮。底轮是承载车体的运输轮,直径23公分,原为木制,现为胶轮。中、上轮分别立于泡灯之间,是带动泡灯左右转动的传动轮,直径为10.5公分,木制,外包胶皮圈,中心装有轴承。车把,木制,高85公分,呈弓形,位于中、底灯之间。当推动底轮转动时,牵动园轴和中、上轮,带动车体上的三泡灯旋转,奇巧别致,独特新颖。“云彩灯”的形制与《百鸟朝凤》中的云灯类似,形似云朵,竹扎而成,外罩白纱,上绘有不同图案。但是,其中有两盏云灯,顶端分别设有太阳和月亮的造型,用来负责领舞。其它各盏则是以《书·大禹谟》中的“六府、三事”等图案绘制而成。“六府”是水、火、木、金、土、谷;“三事”为“正德”、“利用”、“厚生”。以此象征人们对丰收年景的期盼和做人的准则。
内容页尾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