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内容页通栏
火辣辣的红是中国红,金灿灿的黄是富贵黄。年年清明下江南,这自然是诱惑之一。
下一站,我们乘车去灵山。下图为行车途中抓拍的竹林、梯田。
灵山村位于呈坎东南,以其灵秀之气和人们眼中的佛祖禅佛圣地而为世人尊崇。
走进村庄,我们首先被浓浓的花香和那出墙的花儿吸引了。这是我看油菜花以来闻到的最香的油菜花。看我们那么惊讶于油菜花的浓郁香气,主人告诉我们说这是油菜花最香的时候,被我们遇到了。
下到村中的小河边,溪流在耳边欢唱,徽居在眼前静立,人流在长长的石板路上行进。
村庄居于灵金山和丰山之间的山谷内。长长的灵金河从村中缓缓流过,把村庄分为南北两部分。河北的房子坐北向南,河南的房子坐南向北。村中有一条3华里长的灵山古水街,街道由长长的青石板铺成。沿水而下,水街上有36座古石桥。
河南房屋依山而建,山上修竹亭亭玉立。
河北一户人家的门前有一棵树,果子稠密,红通通的耀你的眼,让你喜不自禁。
灵山四周竹林环绕,竹海茫茫,横无际涯。灵山人对竹子有着深厚的情愫,户户皆会竹编,编织出竹篮、斗笠、簸箕、筐子等精美竹器。
至尽头,返回。这时又感慨于小河两岸石壁上的生命了。无论是野草还是野花,它们无不绿的精神,黄的耀眼,粉的如霞。
这是很有特色的一处所在。
灵山水口处有雷祖庙,庙两旁各有一个菩萨殿,对面是翰苑牌坊。雷祖庙及左右菩萨殿旁有一路亭,名“五福亭”。
翰苑牌坊建于明正德六年,明武宗朱厚照赦函安公、函中公、函功公三房夫人牌坊,由杰兴公十九世孙杰公执手建造。牌坊随山势而建,南北走向。高十余米、宽八米左右,横梁上横雕“翰苑”二字,此二字之上竖雕“恩荣”二字。牌坊与雷祖庙隔着小溪,相隔10余米,巍立相望。
出村庄,入竹林,过花海。
层层梯田入眼,有的花儿金黄,有的早已结荚。高耸的竹林犹如忠实的卫士,密密麻麻地站在花海边,为花儿们保驾护航。
溪流依然叮咚,有时飞花贱玉,有时静如处子。
路边的海棠开花了。
跨过小石桥,经过菊花田,灵山之行也就结束了。暮色苍茫时,我们原路返回,回到山脚下的呈坎村。
呈坎原名龙溪,始建于东汉三国时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著名理学家朱熹曾赞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现拥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二十一处,被誉为“国宝之乡”。呈坎整个村落按《易经》、“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形成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宫。
4月4日清晨,5点起床,天刚蒙蒙亮进村观景。这是呈坎的主景区,一汪湖水被圈在村子中间,两旁都是典型的徽式建筑。斑驳的白墙彰显了村子的沧桑,红红的灯笼又透露了村子的精神。
走街串巷,满眼都是看不够的马头墙。
老街老房子在,新街新房子有。
古老的龙溪河宛如玉带,呈“S”形自北向南穿村而过,形成八卦阴阳鱼的分界线;村落周边矗立着八座大山,自然形成了八卦的八个方位,共同构成了天然八卦布局。人文八卦与天然八卦融合的巧妙布局,使呈坎成为中国古村落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
呈坎是全国独一无二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村落,至今完整保存着宋、元、明等朝代具有很高历史研究价值的古建筑群体。这里的古建筑汇集了徽派不同风格的亭、台、楼、阁、桥、井、祠、社及民居,精湛的工艺及巧夺天工的石雕、砖雕、木雕,把古、大、美、雅的徽派建筑艺术体现的淋漓尽致,为古徽之最。中国国画大师刘海粟曾说过“登黄山不可不去呈坎”。
一位佳人在自个儿的门口梳妆打扮……
天下熙熙,皆为呈坎而来;天下攘攘,皆为呈坎而往,呈坎有了众多虔诚的目光和脚步。中国著名女作家毕淑敏来过呈坎后,不禁叹到“中国最应该去的地方就是呈坎”!
唐末,江西南昌府罗天真、罗天秩堂兄弟俩,举家迁入歙县,“择地得西北四十里,地名龙溪,改名呈坎”,并“筑室而居”。呈坎作为罗氏家族的聚居之地,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呈坎罗氏,枝繁叶茂,人才辈出,成为歙县“八大家”之一。呈坎现有居民700余户,人口近3000人,其中75%仍为罗姓。
村头古桥。
居高临下,可望呈坎全貌。
最爱那一地的小红花儿,很想与它们有个亲密接触,却又没有过去……
物以稀而贵。与油菜花比起来,这些小红花儿少多了。偶尔会有那么一片,或那么一溜,是那样的抢眼。
油菜花旁,也会伴有兰花豆。兰花豆常见,长兰花豆的植株不常见。于是,这植株就显得珍贵起来。
村头的花儿、果儿,我们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
看罢一排一排的南方熏肉,我们就告别呈坎,告别入住的龙盘山庄,结束了这次愉快的江南行。
我们8点30分启程,至博山22点30分。回到温暖的池上,已是23点30分了。
每一次出行,都会有一个绵长的回味……这次最难忘的是什么?
内容页尾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