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内容页通栏
福山村离博山城不远,只有不到五公里。乘32路公交车,花2.5元车票就到了。对这个远近有名的村庄,我还是第一次来到这里,时间是12月17日上午,周六。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福山村位于博山区东部,原设福山公社、福山镇,1992年建制撤销,归并到博山八陡镇。福山村东北与淄川区西河村相邻。因此,属于博山的一个区界村。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小时候在老家,就听老人们说起福山村,印象中是个盛产煤炭、陶瓷特别是家用陶瓷的富裕村。几十年过去了,这个城郊的山村一定更加富裕更加美丽才是,但当进入村内后,才看出比想象的要差很多。总体印象是破旧不堪,杂乱无序。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福山村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因煤矿、陶瓷、耐火材料等产业而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而随着地下资源的枯竭和村办企业的管理等原因,如今辉煌不再,优势荡然无存。这也正是博山这个老工矿区的一个缩影吧。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煤井关闭,陶硫炉窑封火,村建筑队、制修厂等解散,使这个村的传统企业成为历史。在村里,这些企业留下的痕迹处处可见。荒废了的房屋墙壁上,处处是垄盆、硫酸坛、豆腐乳坛和一些盆盆罐罐,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颇具特色的旧村。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离城市近,村民收入底子厚,许多村民离开村庄投奔到城里,使这里的许多房屋成为空巢,常年失修,破旧不堪。我们来到“最有看头”的孙家胡同和被淄博市文化局挂牌保护的苏家大院,仍然如此。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村子虽然破旧了些,但却保留了许多博山地区特有的历史遗迹,如完整的炉窑,垄盆砌的墙壁等。这些为对淄博陶瓷文化感兴趣的人们留下了第一手资料,也为摄影者留下了素材。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福山村及其附近地区,由于炉窑和工矿业的发达,让这里成为博山菜肴甚至鲁菜的发源地之一。这里的家家户户,都能烹调出有滋有味的正宗博山菜。记得九十年代末,我们曾在福山耐火材料厂的食堂里就餐,品尝了一位老者做的饭菜,真的是别无二家,至今难以忘怀。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福山,是好友徐传国校长的家乡。在街道上,我们看到了由徐校长策划、王爱国老师执笔的画作,把福山一代的风情民俗刻画在墙上,让人看了备感亲切。徐传国校长多才多艺,在文学、摄影、刻瓷、烹饪等多方面均有建树,应该与福山灿烂的文化底蕴分不开吧。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福山村,一个看似破旧的村庄,却是一个底蕴厚重、极具代表性的村庄,也是一个对博山文化对摄影有兴趣的人,应该多去的村庄。
在此致谢作者“快乐双冠王”和“博山大集”公众号!
内容页尾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