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内容页通栏
黄草坡顶,与瑚山主峰只隔一个山凹,是瑚山以北的第一高峰,都是石灰岩结构。东部较陡峭,东北面较舒缓,植被以柏树为主,杂以槐树及荆棘,除少量巨石裸露外几乎全是植被覆盖。与其一脉相连的小封山更是树木阴翳,遮天蔽日。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黄坡顶全貌)
黄草坡顶的北麓是葫芦峪,峪长600多米,总面积80亩。传说“八仙”中的铁拐李到瑚山除妖,在黄草坡休息时,因百姓劝酒过量睡在了坡上,将酒葫芦歪倒,压上的葫芦印形成了这条山峪,因此得名。山峪下宽上窄,形似葫芦。山峪被林木覆盖,主要有柏、杨、枣、柿子、杏等10余树种,峪内盛产柴胡、黄芩、远志、何首乌等中草药。兽类有野兔、獾等,鸟类有喜鹊、麻雀、啄木鸟、斑鸠等数种。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葫芦峪)
葫芦峪内空气清新、气候凉爽,峪中有山洞4处:峪口一洞,是20世纪60年代初群众采石时发现,挖开后,从洞口向外冒出缕缕青烟,10余天不间断,后来洞口被人填埋;峪中段路旁的“水洞”,深20余米,宽5米,洞中长年有水,深半米余,投石能听到隆隆的声响;水洞上方不远是“獾洞”,深40余米,宽2米,因常有獾出没,故名;峪顶悬崖处便是当地称奇的类似动物厅的“石屋洞”,又称“龙虎洞”。洞在松柏倒挂、灌木斜生的l0米高的悬崖下,深38米,宽15米,高7米,洞内开阔明亮,洞口砌有石堰。洞内有两大奇观,一曰“老虎推磨”,居洞之左,在巨大磨状石笋之后,探出一石虎,形似推磨。二曰“苍龙守水”,居洞之右,平视只见一条巨大的石龙,从岩石洞中腾空跃出。龙身下由几根石笋支撑着。令人惋惜的是,那目鼓角跷,牙锐舌尖的龙头已被损毁。此洞战争年代常有群众在此避难。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小椿峪)
小椿峪是黄草坡顶的南麓,与瑚山之间形成一条东西走向纵深380米的山峪,叫小椿峪,总面积约90亩。峪中树木茂盛,有小径直通 山顶。夏秋季节,小径萝屏花护,绿苔生石,鸟唱林喧。特别是小椿峪顶南侧的张家林,树种繁多,浓荫蔽日,是一个天然野生植物园。
张家林右侧,有条幽深无底的老洞。这老洞与淄川磁村镇张家峪的水前峪相通,但至今无人敢探。据说,新中国成立前当地百姓为躲兵乱,曾扶老携幼来这里避难。
内容页尾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