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内容页通栏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民以食为天,餐具与人们的饮食紧密相连。早在352年前,著名乡贤孙廷铨在其《颜山杂记》瓷器篇中云:“生人之道,始于饮食,饮食天下之大欲也。则饮食之器,天下之大用也。”可见,博山先人不仅讲究饮食之道,饮食器皿也十分讲究。陶瓷器皿在人们饮食中就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早点小吃到正桌大餐,从餐具的使用上就能反应出一个地方的生活水平和饮食文化的地方特色来。如早餐中吃蒸包或水饺,用小碟来盛醋,号称醋碟;醋碟的直径在10厘米左右,一般又叫三寸蘸碟,因在吃蒸包或饺子蘸醋时要放得开,便于蘸食。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民国时期餐具
盛放咸菜或开胃小菜的碟子称味碟,因开胃小菜或咸菜不止一个,一般都是四个,有“四红四喜,喜事连连”的美好寓意。味碟要比醋碟小的多,它的直径大约4~5厘米,而且味碟要比醋碟略深。
在正餐宴会中餐具的使用更加讲究,用什么餐具就知道上的什么标准的菜品。
在博山一些传统的老字号,各种档次的宴会都各有专门的配套餐具。如聚乐村饭庄在开业之初做鱼翅席时所用的餐具都是银制品(银碗、银勺、银盘、银筷子等),为体现宴席的档次,如上大件菜的盘子下面要用银盏托起,上银耳燕窝用的炖盅要包银带花,就餐过程中使用的筷子也是乌木包银的。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在博山传统的四四席中,上菜的程序通过餐具就能体现出来,上四干果用六寸平盘,有白色的也有带花色的,带图案的多以兰花、牡丹等图案为主,象征富贵祥合的美好寓意。
四鲜果要用深一点的盘来盛,便于摆放成堆。上四鲜果时要带果酒,也就是餐前开胃酒,餐前喝它能够刺激胃口,有增加食欲的功效,果酒上桌时要用水晶杯或玻璃杯来盛放,以突出果酒的魅力。
在上四点心时要用带座的高盏来盛放,同时要带杏仁茶,盛放杏仁茶要用精美的小碗,上面的图案要与宴会主题相符合,如喜宴多以合和二仙或早生贵子等图案的小碗、寿宴则以福禄寿禧或万寿无疆等图案的小碗。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在正餐开餐之前要把各人的餐具撤旧换新,四凉菜用八寸平盘盛放。上第一个大件时用十寸或大于十寸的盘来上菜,这一道菜标志着此席的规格级别,若头菜为鱼翅即为鱼翅席,鱼翅或按位分餐上菜,用薄态的细瓷鱼翅盅来盛放,若是红扒或黄焖用十二寸的大盘来盛,以显示出它的尊贵。
若为海参即为海参席,海参多以葱烧为主,用十二寸的大盘,呈放射状摆放,蝴蝶海参或通天海参则用十寸的大汤碗来盛放,汤碗的图案多以牡丹花为主,以显示其雍容华贵。
第一大件之后为第一热炒,用九寸平盘盛放,再上一个扣碗。汤多用九寸的汤盘盛放,这一汤一炒从盛器上来看就比第一件低一级,是第一大件的附件,即行件菜,整桌宴席菜品依次穿插上桌。
博山宴席自古就有追求色、香、味、型、器俱佳的优良传统。内行人从餐具的盛器尺寸便可区分大件行件,常见者有十寸汤盘与平盘、汤鼓、汤碗,匙碟、壶盏之属更是配套成为系列,显示宴席餐具整体规格、精美可观的视觉效果。
内容页尾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