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内容页通栏
走出蕉庄一里许,有片攥把泥土捏出油,插根筷子能发芽的黄色土地,这片土地呈方块形,俗称:三十二亩地,是孙老补的祖业。
明洪武年间,这里来了一位看风水的先生,他说这三十二亩地是一宝地,谁家葬坟于这里,子孙后代定出皇帝…
这消息很快就被在济南府做商的邹讼得知,他便急匆匆返回故里,要想尽一切办法买下这一宝地做墓田。他回到故里,脚不停地拜访乡绅、县令,又花了一大批银两贿赂,乘夜从窗户眼里递与孙老补空头买契,就这样不动声色地将三十二亩地归为已有了。
事出之后,自以为地权在手的邹讼,立即招来泥水匠,雕刻匠,在此大动土木,建造寿坟移植松柏。
邹讼他哪里想到,孙老补虽然老实忠厚、无能力出银两贿赂官场,却有不服之心求助于众乡亲出点子对付乡绅、县令呢。孙老补把事情经过对大伙细述之后,大家就气愤地你一言我一语的凑写了一封书信,交给孙老补,叫他去见县令,并嘱咐他见到县令要说的话。孙老补来到县衙,对县令说: “我卖地一事,多蒙父母官作中人,小民感恩不尽。不过有件事小民实为县太爷忧患担心。说罢,孙老补朝县太爷呈上众人写的书信。县令接过书信,没看信的内容前还满不在乎地说: “父母官做典卖中人乃天经地义,何必大惊小怪的呀?……”未想到,当他拆封一看,县令的脸上顿时冒出了一把把冷汗,手也颤抖起来了……。
原来那信上是这样写的:
洪武皇帝北巡时,途经三十二亩地;
留有御言归圣上,不知县令知不知?
孙老补按众人的嘱咐,对县官说: “既然老爷当中人,让我把三十二亩地卖给邹家,你老就给我写个证人字条吧,日后皇上怪罪上来,小民我可有个推托!老爷你说是不?。“
县官听孙老补这么一说,心里暗暗地嘀咕了一阵,然后鼻翅子抖动,嘴角也歪扭,结结巴巴地说: “这……个……那个……”地急急退下堂来,追星赶月地奔赴到三十二亩地来。
县官来到此地,当着围观的众人,命邹讼烧毁地契文书,并把邹讼定为谋反罪,当着大伙在三十二亩地上,杖打了邹讼八十大板,打入死牢,还当众宣布地归原主。从此,三十二亩地更名为“打板地”,因谐音,也有人叫它“大官地”。
搜集整理者:孙迎谟
内容页尾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