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赶牛道的来历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博山头条 / 正文

内容页通栏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赶牛道的来历

转载 成龙之龙2016/12/22 09:11:46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网络 作者:西冶街网 509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出了蕉庄村口往北走,有一条坑坑洼洼的弯曲小道。它七上八下地伸延到小北山上,便嘎然而止了。它的整个的路基,是较软的微黄的石板铺就,上边印满大小不等的牛蹄窝儿,象用“坑”与“洼”编织出似的,人们管叫它“赶牛道”。下面就说说他的来由吧。


说不清哪朝哪代了,传说蕉庄刚刚有人烟那阵子,有个叫孙老步的农夫,从山西带来了一只公牛和一只母牛,到此寻生安居。起初,老步认定了村北有山有水,就用步量划出他的土地范围。一天,他对他的两只牛说:  “看到了吧,今后吃草喝水干活都在这里,别处不是咱开的地,去不得呀!”


公母牛听主人嘱咐连连点头,佩服主人的主见。


到了来年的春夏,这里方园的几十里内,连续不断地下起了“鸡窝雨”,而老步划出的地盘却未滴一个雨点。


而牛要到别处山上找些吃喝去,老步不依,公母牛只好在自已土地上来回寻食。它们从家门口到小北山上,又从小北山折回家门口,两只牛日夜梭步,只踢的石头出火,只踏得沙土冒烟。路是形成了,牛却干瘦地倒下了。天有不测风云,过了一段时候,这里喜降了一场透地雨,杂草丛生,水流一汪一汪的清澈。两只牛爬将起来,沿着熟悉的路边吃边喝,不久身子恢复了正常,母牛又怀了胎。


又一个春天,牛犊儿蹦蹦跳跳地跟着公母牛来到小北山上,牛犊儿三蹦两跳地越过了小北山的界线,不顾公母牛的喊叫,痛快淋漓地在那跑玩了个够,直到太阳落山时,才回到公母牛的老道上来。小牛犊这不守规法的行径,被老步知道了,他当晚把小牛犊捆绑起来,狠狠地揍了一顿,然后把它拦进牛栏上了锁。过了不多日子,小牛犊便饿死了。


不知又过了多少日子,老步觉得心里不好受,就跌跌撞撞跑进牛栏对公母牛说: “别人家的膘贴在自己身上不肥。看来我是不行了,我死后就把我埋在“赶牛道”上,可好看着你们是否在自己开的路上走……”说来话尽,老步咽气了,倒在公母牛身边….


老步死后,公母牛遵照主人的遗嘱,从春到冬,从夏到秋,别处那里也不走,只是沿着老路来回地走呀,走呀,一直走到今天…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刻,这条道上总是断断续续地传出“叭吧,叭哒”的牛蹄声……



搜集整理者:孙迎谟

已有0人点赞

内容页尾部广告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