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内容页通栏
猴子山,位于博山区石门村东南三公里处。你如果朝这座山的右峰顶望去,那几块巨石形的文石所展现的形态,会把你带进“西游记”中花果山的境界里:大猴逗小猴,小猴撒欢扑大猴,动像、毛色太逼真了, 简直看不出是山石的呢。它们是怎样形成?相传有这么个说法:
大禹治水后,石门深山一溜七十二个山头,八十九道沟壑,一下子摆脱了洪水的淹没,齐刷刷沐浴在暖融融的阳光里,默默无言的象在期待着什么似的。
说也凑巧,正值西天王母巡视人间小憩落脚于此,大小山头沟壑怨声载道,诉说蒙受洪水泛滥之屈,同声企盼飞禽走兽早日复归, 恢复原始昌盛。
玉母听罢众山沟壑要求合理,立即挥舞衣袖朝四方点化。
经王母这一相助,所有原古的植物和动物都眨眼间相继应生了——该破土的破土,该出生的出生,还没等王母巡视人间回西天瑶池,这方地带已是果木满山头,禽兽结成群了。
王母返回西天,很关心这一方群山。一日,她倚窗暸望,看到这里生气勃勃的景象,就想派个山大王来管理这里。她先想到派只老虎来,一想老虎太凶,不宜这方;想派只大蟒,觉得也不合适。想来想去,决定派只猴儿来管理此山,以减少兽类相互厮杀,有利于繁衍生息。于是,她顺手拔下头上的玉簪,朝这方点了一点,山的顶峰立时岩石爆开崩出一只毛猴。这毛猴是因玉簪点出的,所以叫“玉簪猴。”
从此,这玉簪猴掌管了这一带的山水林木,飞鸟兽群。时间长了,这玉簪猴有了法术,也会从石头里点化出小猴子来,就这样,玉簪猴成了这一带群山的大王。
苍桑变迁,话说到了秦朝。秦始皇要在北方依山修筑万里长城,但因那里山连接不起来,他便决定把齐鲁一带的山搬些过去。
秦始皇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条鞭子,说这条鞭子,只要他把它挥动起来吆喝几声,想赶哪座山,哪座山就乖乖地在他的面前飞跑起来。
有一次,秦始皇赶着鲁北的一群山,象赶着一群羊似的又往北方去了。没待多长时间,他又回来赶鲁中的一排山,也就是所说的猴子山。
当秦始皇挥鞭赶这排山时,谁知甩鞭时,鞭子打了结,撞回来鞭打了自己,他错以为是上苍为了保护这一带山峦,在惩自己哪,便双腿跪下朝拜此山,并发誓从今再不赶山。
因此,鲁中一带的高山峻岭至今还保留着,而鲁北的却变成了一片平原。
秦始皇鞭赶此山之事被王母所知,她本想看玉簪猴在赶山鞭下表现意志如何?表现好,点化它为仙,谁知当秦始皇朝此山一挥巨鞭,玉簪猴生怕被无情的鞭子将自己抽死,事前则摇身一变,还原成石猴了。
王母一怒之下,治罪了玉簪猴,只准保身,不准复生。而“秦始皇三拜猴子山”的传说,却至今挂在人们的口上。
搜集整理者:孙迎谟
内容页尾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