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寻找博山的老北京元素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博山公众号 / 正文

内容页通栏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寻找博山的老北京元素

转载 boshan12016/09/28 09:12:00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美食博山 作者:美食博山 223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在博山有两个特殊意义的名称:胡同和大门

胡同就是小巷。博山的城市布局,有资料说是学习的北京城。大街是交通干道,布置商铺;小巷安排民宅,但不叫小巷,而同北京一样,叫胡同,据说国内如此称呼的很少。


博山的胡同有近百条。东城区胡同较多,如宋家胡同、刘家胡同、豆腐干胡同等。直接与西冶街相连的胡同不多,只有陈家胡同、小高家胡同等几条。

博山的民宅开口于大街或胡同。家门处建门楼,门带门扇,宽大、结实,故称“大门”。全国城乡差不多也是如此。

但国内农村和许多城镇多为独门独户,大门里只有一家人。而博山这样的城区,往往是由房屋组成院落(基本形式是四合院),几个院落相通,共同出入于一个大门。大门楼与里面的各院落组成的整体,习俗上也称“大门”。这是比较广意的大门含意。

在博山有些日常话语中,“大门”有时也有大门里的住家和人的含意。

有的大门里住着同姓同支的族人,世世聚居,代代相传。这类大门常以姓氏名之,如蒋家大门、张家大门、钱家大门(也包括徐家大门)等,其它大门则按习俗称呼。民国后,街道各户有了门牌编号,一个大门一个门牌号,识别与称呼便利多了。 但很多俗称还是留了下来。


昔日孙家大门

博山最有名的大门当属大街南头的孙家相府(孙廷铨府、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宽大、伟严,堪称博山第一门。解放后先后为淄博市公安局、博山区公安局驻地,前些年还给了孙家。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博山第一门”竟在前几年的市场整顿中被拆除,宅内的修复工程也开工数年,几无进展。


(孙家相府工地近影。原大门处成了一道临时干砌砖围墙。最近门盖好了,看不到古元素,也不对外开外)。



蒋家大门

城区现存的大门已经极少,大该只有大街南头“旧民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蒋家大门等几户。年初我曾到蒋家大门(蒋洗凡故居)参观过,门楼年久失修,门内残墙破房,辈感凄凉。看到有双重纪念意义(旧民居,蒋洗凡故居)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至今竟仍然如此,感慨万千。

博山的文物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在老博山,大门是个很平常的名称,当时博山城区有上千家。大门的名称,一般也只是附近居民用以曲分不同的住址。不像国内有些地方,一般人家没有大门或只有简易门,只有大户才有显赫的大门(大门常是大户的代名词)。

有些大门之所以出名,往往是因为族人中出了名人(大官、大财主、社会名人),又同宗世代聚居在一个大门里,如蒋家大门、赵家大门等。









已有0人点赞
新房

内容页尾部广告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