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内容页通栏
在博山,有两个特殊意义的名称:胡同和大门。
胡同就是小巷。博山的城市布局,有资料说是学习的北京城。大街是交通干道,布置商铺;小巷安排民宅,但不叫小巷,而同北京一样,叫胡同,据说国内如此称呼的很少。
博山的胡同有近百条。东城区胡同较多,如宋家胡同、刘家胡同、豆腐干胡同等。直接与西冶街相连的胡同不多,只有陈家胡同、小高家胡同等几条。
博山的民宅开口于大街或胡同。家门处建门楼,门带门扇,宽大、结实,故称“大门”。全国城乡差不多也是如此。
但国内农村和许多城镇多为独门独户,大门里只有一家人。而博山这样的城区,往往是由房屋组成院落(基本形式是四合院),几个院落相通,共同出入于一个大门。大门楼与里面的各院落组成的整体,习俗上也称“大门”。这是比较广意的大门含意。
在博山有些日常话语中,“大门”有时也有大门里的住家和人的含意。
昔日孙家大门
博山最有名的大门当属大街南头的孙家相府(孙廷铨府、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宽大、伟严,堪称博山第一门。解放后先后为淄博市公安局、博山区公安局驻地,前些年还给了孙家。
(孙家相府工地近影。原大门处成了一道临时干砌砖围墙。最近门盖好了,看不到古元素,也不对外开外)。
蒋家大门
城区现存的大门已经极少,大该只有大街南头“旧民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蒋家大门等几户。年初我曾到蒋家大门(蒋洗凡故居)参观过,门楼年久失修,门内残墙破房,辈感凄凉。看到有双重纪念意义(旧民居,蒋洗凡故居)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至今竟仍然如此,感慨万千。
博山的文物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有些大门之所以出名,往往是因为族人中出了名人(大官、大财主、社会名人),又同宗世代聚居在一个大门里,如蒋家大门、赵家大门等。
内容页尾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