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大奎山
转载
于 2015/06/18 08:36:29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
作者:佚名
122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大 奎 山
大奎山在白塔镇北峪村以北1公里处,主峰海拔480.8米,是白塔镇与淄川区昆仑镇的界山。站在奎山之颠,向东南眺望,白塔镇的北万山、南万山、东万山、小店、北峪五个村庄就座落在那横看成岭侧成峰、起伏连绵、群山逶迤的“万山”之中。
若乘47路公共汽车从南向北驶入“万山”地段,首先看到的便是路酉带有神话色彩的“老龙湾”。从“老龙湾”往北约500米左右,有一片小松林,那就是“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万山古瓷窑址”。再往北就是南万山村。南万山村原有围墙,北门还有北门阁,1990年6月村民集资进行了重修。南万山村北路旁有一棵古槐(国槐),村民讲,这棵古槐植于明朝,所以人们叫它“明槐”。
东过“老龙湾”再半里路,在路西首有一老厂--东万山砂锅厂,砂锅是东万山的特产,产品己有手工改为机制了,万山砂锅到现在己有400多的历史。在中国北部地区享有盛名。
东万山汽车站以北,在白塔派出所万山警务区院内(即东万山“五圣堂”院内)有一棵高大的银杏树,据东万山村碑记载,此树植于宋代。
自东万山沿海万路西行不远就进入了北万山村--清末军资副都统、民国时期陆军中将、解放后北京市政府专员--张联棻的故乡。
北万山村有一“国家老林”,传说林中有“龙头树”,还有古碑“同治司”,文革后全部毁坏,荡然无存。
在北万山村西,小店村东,有元朝建筑--金地院,“明成化四年,僧之禅重修之”,现存的二层三楹的“香雪楼”在大清嘉庆十六年重修时有里人宋怀忍题额。其他的钟楼、古槐、石碑、厢房等均毁于文革之中。
大奎山周围的山峪中,既有“神仙洞与黄花道人”的传说,也有涓涓不息的山泉。在国家峪和狼峪向东交汇的山峰叫南钓鱼台,老林峪与孙家峪向东交汇的山峰叫交金钱台,南北钓鱼台之间的西坡山腰,有远近闻名的“纯阳洞”。老百姓也叫“国家老洞”。
“纯阳洞”是条自然洞,从未开发过。洞口直径约2.3米,洞深约7米,洞里边的右侧又有套洞,右拐直往北去,高约1.6米左右,洞深约20多米,是一处理想的避暑圣地。
据洞旁遗留的古碑记载: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岁次丙子七日上院谷旦立的碑记,对纯阳洞进行过重修,并在洞外院内用青石砌井泉一眼,供守山道士用水,最后一名道士是东万山人叫马天琳。
在纯阳洞的东北山腰处,有一座“奶奶庙”,是1998年村民们捐资盖的。从纯阳洞向北看,在张家峪东端北崖上,有四棵古柏,传说是清朝同治年间栽的,树间一山神庙,文革中忆已全部毁坏。1998年东万山一村民刘树凯(泥瓦匠)自己买料建庙。在离山神庙不远的东边几块巨石南边有青石砌的一方口井泉叫张家峪泉,看山的人,多数都是喝这井泉里的水。
沿博矾公路,行至北峪与矾场(属昆仑镇)交界处,眺望大奎山,活像一只纵着膀子欲展翅飞起的老应。大奎山以鹿身着是东西走向,从鹰膀看则是南北走向,白塔镇与昆仑镇的分界线是以鹰身取中而划分的(以山地为准),南边属于白塔镇,北边属于昆仑镇。
大奎山的西北坡有“吕祖老爷庙”和“石大夫庙。,是1999年4月修建的,庙中的两尊像,都是淄川区查王镇山嘴头村的石匠,就地取材,用山上的砂石岩雕刻而成的,形像逼真,栩栩如生。再往山下,即国家村的东北方向,有一山泉叫“文昌阁泉”,常年有水,且水质很好,国家村人及昆仑的部分职工都到这里打泉水。
大奎山的南坡有一“香姑姑庙”,还有一光滑平整的山石叫“懒老婆炕”,与兴隆山上的石婆传说有关。再往山下,到北万山的“田家洼”处有一山泉叫“笊蒌洼泉“,1978年后曾被万山中学引用,供400名师生用水。
大奎山的植被面积约600余亩,主要树种有柏树、刺槐、枣树、柿子树、核桃树、桃树、梨树、花椒树、山植树、香椿树等,还有许多灌木。山上有兔子、獾、野狸、鸭兰鸟和不知名的鸟若干。
南万山老龙湾
在南万山村南约三里远,博矾公路西侧有一碧波荡漾的石湾,至今这里流传着一个美丽神奇的传说。
在很早很早以前,这里有一个很大的石湾,水很深,直通东海。有一次东海龙王出巡来到这个石湾,见此处风景秀丽,物宝天华,于是决定派一条龙来石湾管辖这一带水域。
老龙来到石湾后,水量日益见大,水质清澈透底。空气也变得湿润起来了,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传说老龙为当地百姓办了不少善事。凡是民间有红、白公事需用家具、器皿等,只要写一个纸条签上户主姓名,注明需要的数量和归还日期,明天在湾边就呈献给你,受益的百姓归还时常伴以糖酒馈赠,以表谢意。若干年来,有借有还相安无事,感激之情变为祈祀,磕头上供,香火不断。
大千世界啥人也有,后来来了几个赖皮、恶棍。他们天天写条子向老龙索取财物,家具、陶瓷已不在话下,小至米面、衣物,大到金银钱财,贪得无厌,有借无还。老龙生气了,不管谁写条子,都一概拒绝了。可恶的恶棍便向湾内扔石头,掷石灰等,老龙发怒了,当几个恶棍正在湾边继续作恶的刹那,突然雷电交加,一道闪电过后,一条巨龙从石湾腾空而起,飞向那遥远的天际,几个恶棍顿时碎尸万段抛在荒山野滩。从此石湾易名为“老龙湾”。
南万山古瓷窑址
南万古瓷窑址位于白塔镇南万山村西及村南的山岭地上,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约140米,总面积约35000平方米,窑址断崖上暴露三处窑炉残址,直径各约两米,窑址内散布大量的白釉、黑釉及白地黑花瓷片和残破的窑具,胎质以白胎为主,亦有红胎和灰胎。器类简单,均为碗、盆、罐等生活用具。造型及工艺有明显的元代风格。此窑址为淄博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万山砂锅
据东万山村碑记载:东万山砂锅迄今己有40o多年的历史了。
合作化人民公社时期(1956--1976年),东万山村有十八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有一个砂锅厂。是生产队很红火的副业。
砂锅生产所持的原料全是东万山村自产的,经过粉碎加工,配料绞泥,成型,烘干,涂药(黑药、白药),烧成等几道工序即成。
东万山的砂锅种类很多,有大砂锅,二砂锅,三砂锅,四砂锅,耳锅,砂壶头,药锅,火锅和洗手盆等。
2000年8月17日,实地考察时,东万山现存砂锅厂仅剩一处,已由手工生产改为机器生产,由窝窝头闷窑改为转窑烧成了。
神仙洞与黄花道人
在南万山村的东南,有一峪叫黄花峪,在峪北的石壁上有一石洞叫“神仙洞”,其洞口直径0.9米,洞深2.9米,洞内高1.9米,洞内向东有一小套洞,洞口直径0.9米,洞深7米。
传说,远古的黄花峪风景秀美,山上树木茂密,郁郁葱葱,峪底潺潺流水,涓涓不息,祖辈在这里年复一年的耕耘收获。一天傍晚,忽然听到从峪顶传来悠扬的萧声,循声找去,原来是石洞卡坐着一位身着道装银须垂胸的道人在吹萧,见来人便停吹招呼,越谈越近乎,越谈越投机。随后道人便拿出一盒黄花菜种相送,以表心意,祖辈笑纳,拜谢而归。
翌年,祖辈松土播种,发芽生根,黄花怒放,祖辈与黄花道人常来常往,感情日渐密切。
一年春天,与道人要好的祖辈很长时间不来了,道人心里纳闷,于是来到知己祖辈的家中,只见他躺在炕上微弱的呻吟,其妻哭诉:“村里的百姓得这种病的很多,求医无方,拜佛不灵,已死了不少人了。”听罢,道士说:“我还通些医术,待我看看再说。”于是急忙号脉,然后望诊,诊毕说:“此病是一种急性流传瘟疫,我有良方。”说完,赶快配伍草药亲自给病人煎服,妙手回春,药到病除,族人好了,得此病的人都得救了。美丽的山村又充满了昔日的生机和欢笑,人们都称这道人是活神仙。
瘟疫病在此处已得到控制,但在全县其他地方,又有发现和蔓延。县令慕名而来,找上道人,恳求献出秘方。道人以慈悲为怀,慷慨献方,县令大甚。从此,铲除病魔,县令与道人结为好友。
县令与道人的交往日渐频繁,感情与日俱增,交谈涉域越来越广泛,天文地理,无所不及,谈时常有一师爷相陪旁听。师爷居心叵测,阴险狡诈,他背着县令写了奏章,把对道人的疑点上奏朝廷,果然准奏,传旨让县令把道人押送京都。这一来如“晴天霹雳”难为了县令,多年与道人结为挚友,道人的品德、知识、医术使他钦佩不已,他怎么能下得了手忍痛割爱呢?于是派心腹致信道人,自己也挂冠逃离。从此黄花峪再也不见道人的影子,为了纪念这位功德无量的道人,人们把这石洞称之为“神仙洞”,把这道人尊称为“黄花道人”。这条峪就叫黄花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