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内容页通栏
如果我告诉你,我10岁的时候就造出了一架照像机,并且是全手工打造,你信吗?当然,你不可能相信,因为按照常理,这确实是不可能的。
那么请看完下面的故事,你就不会说我吹牛了。
58年,我10岁,随父亲进城了。从一个农村的野孩子,摇身一变,成了城里的”洋学生”。一个大杂院里住着好多家和我家一样的人家。我家对门,有位叫霍秋田的大哥哥,那时他已经上初中了,在我眼里他已经是大人了。他的弟弟砚田和我是小学同学。秋田哥哥学习很好。他在家里,经常拿出自己的作文大声朗诵,在我们家就可以清楚地听见。在我印象中,他写得真好,简直跟报纸上的文章一个水平了,就对他十分崇拜。就断不了跑到他家玩,听他大声念他的作文。他也喜欢我,大慨因为我憨头憨脑有几分可笑吧。
有一次,他拿出他的物理课本,给我讲”关于小孔成像”的道理。看着书上的图画,听着他细心的讲解,我觉得太奇妙了。”小孔”能成像,并且那像是颠倒的。我照过像,知道在照像机里,人像都是反着的,这不就是照像机了吗?秋田哥哥说:其实照像机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利用小孔成像原理,得到一个图像,再通过感光,显影,就照下像来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猛地有了一种要造照像机的冲动。
制造”照像机”的关健部件是一块半透明的”毛玻璃”。放学路过玻璃店时,就问:有毛玻璃吗?答:没有。又问?毛玻璃是怎么造出来的?答:磨出来的……我从他那废品堆里,选了两块大小适中的玻璃,决定自己磨这种毛玻璃。
我把玻璃片带到学校。教室的地面是水泥地,很粗糙,比沙纸还粗。我把玻璃片放到脚下,就在那搓。上自习课,上边作作业,脚下不闲着,自由活动时,人家去操场玩了,我在教室看书,因此老师说我进步了……这样,到下午放学时,我有了毛玻璃。从办公室外的垃圾桶里,找到一个装腊纸的纸筒。按照纸筒的直径在纸上画圆,把圆剪下来贴到毛玻璃片上,用手钳把多余的玻璃捏粹去除,就得到一块合格的镜片。说起来简单作起来不易。夹那玻璃要十分小心。只能夹住那棱,一次连一毫米都不到。多了,就破了。花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夹”到了贴纸的边缘,镜片加工完毕。把它用胶布粘在纸筒的一端,另一端用厚纸板封堵,在纸板中心用环锥打孔。这架照像机就完成了。晚上的时候,拿到路灯底下,去看街景,奇妙的图象在毛玻璃上显现出来,彩色的,颜色很艳丽,并且是倒着的。我成功了!小伙伴们争着来看,我就大声警告:别抢,这是照像机,很贵的……
这就是我造的照像机,但白天不好用,光线太强不显影。但我依然很高兴。很有成就感。不久又有几个孩子在我指导下作出了照像机。后来,我们还一起作出了万花筒,矿石收音机,课外活动十分活跃。
60年过去了,真怀念那些制造快乐的日子,我们制造了快乐,快乐也塑造了我们。
内容页尾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