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那些年的童真、童趣、童乐——“拍画”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博山头条 / 正文

内容页通栏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那些年的童真、童趣、童乐——“拍画”

原创 成龙之龙2019/06/13 15:38:31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 作者:日月潭 14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我们这一代人的小时候,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度过的。除了抹不去的六零年自然灾害吃过的糠咽过的菜,更多抹不去的是小时候的童真、童趣、童乐。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在博山这个小山城里,儿时的欢乐从未离开过我们。随便一想,满满的回忆就立刻浮现出来。弹蛋蛋、拍画子、哆响瓜、斗蛐蛐、滚铁环打懒老婆、跳方、抓头赶、堵屎猫栏、扛老杠等等,不一而足。小时候玩得最多的除了弹蛋蛋,就是拍画子了。画子是一种有火柴盒面大小,上面印有各种人物的纸质画片,通常都叫它“画子”。其实博山人是不叫“子”的,就叫“画”。


拍画的玩法很简单,一般有两个人以上就可以玩。事先定好,每个人出几张画,然后把它叠在一起,找一大门坎紧挨它放好,采用将军包(剪子包袱锤)决定谁先拍画。所谓“拍画”,就是用巴掌拍在地上的风力,把画面掀翻就算赢。掀翻的归你,没翻的后面的人依次再拍,直到拍翻完。这算一举,若要还想玩每人再出几张继续拍。记得最难拍的画是每人如果出的画多,就是厚厚的一大摞。这时候如果将军包,谁也不愿先拍。一般情况下是拍不动,拍得手掌生疼。这种游戏大都是在冬天玩,吴茂功老师写得《弹蛋蛋》说,“手被冻得尽血口子,手上老皮象鸡爪子一样啦啦查查”,若用在拍画上更感贴切。虎口裂了是常事,手指都踆了,老皮能用手撕下来。通常拍一下赶紧用口中热气哈一哈,要不就揣到咯吱窝暖一暖继续拍。此种玩法那可真叫艰苦,也叫找罪受。可那个年代的我们就是乐此不疲。整天两只黑黑的爪子,还净是裂口。大人看不下去了,就让你用热水烫,用猪胰洗。不等养上几天好了,又去找伙伴们拍。这种小人画,那时连买带赢个人也积攒不少。小时候也爱画画,在课堂上无聊的时候,会瞅老师看不见拿出来临摹一下,这算是画子的用处了。


  后来的一两年,渐渐大了,拍画这种游戏连同画子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直到有了孩子,那些画还有小人书被翻腾出来,然后渐渐地就不翼而飞了。但我那记忆中的童年童趣,却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加清晰起来。


归来吧,那些年的童真、童趣、童乐!看到现在的孩子们整天爬到作业上,这种想法尤甚。怀念那个不复返的年代,真是满满的幸福感触哦。


已有0人点赞

内容页尾部广告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