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颜山孝水】博山村名的来历—南域城、西域城、张家庄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博山公众号 / 正文

内容页通栏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颜山孝水】博山村名的来历—南域城、西域城、张家庄

转载 成龙之龙2019/03/21 15:34:51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博山发布 作者:博山发布 184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博山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现有两百多个行政村,建村时间早的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每一个村庄都有自己的独有经历,村庄名字的背后,多半有故事、传说,溯源村名及有关村的故事,也是件十分有趣的事。在此,《颜山孝水》特开辟博山民俗子栏目,系统介绍博山区村名的来历,以飨读者。  

       

        南域城

  南域城地处丘陵,以农为主。旧时主产小麦、玉米,工副业有翻砂厂、砖厂。

      《马氏族谱》载:“吾先世原籍直隶真定府枣强人也。洪武年间迁发山东章丘。始祖讳林,二世祖桐年、桐春居南博山,后迁居南域城。”《般阳胡氏族谱》载:“始祖讳克忠公,自明洪武二年由直隶枣强迁居淄邑明水店,长门次支居博山西北胡城。”据此,马、胡两姓于明初到此定居。

       清康熙九年 (1670年) 《颜神镇志》 载村名为“胡城三庄” 。清乾隆八年

(1743年)《续修淄川县志》载:“北湖城,旧名域城。”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县志》载村名为“域城”。因位处三个域城之南,故名南域城


        西域城

  西域城地处丘陵。旧时主产小麦、玉米,并有果园、山林,工副业有翻砂厂、机械厂等。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重建关帝庙碑记》载:“夫是庄,古有关帝祠也,迄今盖百岁矣。”据此,明万历年间已建庙,并有人在此居住。《李氏世谱》载:“吾李氏始祖讳彦明,洪武元年自冀州枣强迁居于淄川县城北台头庄入籍……十五世志城迁居吴家宅。”该村《郇氏墓碑》与《李氏世谱》所载时间略同。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淄川县志》、清嘉庆七年(1802年)《重修白石洞碑记》、清咸丰三年(1853年)《重修关帝庙碑》均载村名为“吴家宅”。

   据村民郭立森讲:明末有吴姓在此定居,故名“吴家宅”。抗日战争时期,因村名与石门乡吴家宅同名,又因处三个域城之西,故更名为“西域城”。

      西域城是著名革命烈士郇慎民的故乡。村西有博山烈士陵园。有白石洞,为游览之地。


        张家庄

   张家庄, 旧时主产小麦、玉米,工副业有翻砂厂。

  《黄氏族谱》载:“黄氏原籍枣强人也。明洪武三年入章丘。始祖子忠葬于黄石坞。九世举齐迁至颜神城西张家庄居焉。”据此,该村于明万历年间即已建村。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县志》、民国二十六(1937年)《续修博山县志》均有“张家庄”的村名记载。

  据传,张姓在此定居较早,又因村南有一泉眼,长流不断,便以姓氏命名为“张家泉”,后沿革为“张家庄”。


已有0人点赞
新房

内容页尾部广告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