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内容页通栏
南神头
位于山头街道驻地山头以西0.5公里。 东与山头相连,西邻孝妇河,南与乐疃为邻,北靠博(山)沂(源)公路。交通方便、工商业发达,市、区属的博山建筑陶瓷厂、食品站、电校等均驻此地。地质属二迭系和奥陶系,有储量丰富的水泥灰岩。土壤多系红壤,较肥沃。又有奥陶系的地下水和孝妇河的水利资源。
该村与北神头过去统称“神头”。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县志》载:“周末, 齐国西南郊长城岭下之北鄙, 有孝妇颜文姜居岭下。 ” 清康熙九年(1670年)《颜神镇志》载:“益都附郭西鄙为孝妇乡,乡有李颜村,以文姜颜氏女孝感灵泉,后屡显微异,里人立祠祀之,故名颜神。”又,宋熙宁六年 (1073年) 商亿《增修孝妇庙记》载:“距淄之南五十里,有水发源于山足,趋梁邹而贯乎清济,昔人构室于源上,以为祠。按地志:齐有孝妇颜文姜,常逾历山险,负汲新泉,奉姑所嗜,一旦感泉涌室内,派流远注,故目其地日颜神,水日孝水,祠日颜姜之庙。”据此,该村初名“李颜村”。地域包括现在的博城一带。又因孝妇颜文姜殁而有神,里人建庙祀之,故易名为“颜神”。后“又因地出石炭,土可甄陶,就居者日众,因改村为镇云。”为了与镇名区别,又易名为“神头”。
此地是颜神的来由,又是孝妇河的发源地,故名“神头”。该村因位于孝妇河以南,并为与北神头村区别,故名“南神头”。
北神头
位于山头街道驻地山头以西一公里。东与山头村相连,西倚凤凰山,南隔孝妇河与南神头相望, 北靠峨嵋山。地质多系奥陶系石灰岩,并有储量丰富的水泥灰岩。土壤多系红壤,较肥沃。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县志》载:“周末齐国西南郊长城岭下之北鄙,有孝妇颜文姜居岭下,殁而有神。”清康熙九年(1670年)《颜神镇志》载:“益都附郭西鄙为孝妇乡,乡有李颜村。以文姜颜氏女孝感灵泉,后屡显微异,里人立祠祀之,故名颜神。”宋熙宁六年(1073年)商亿《增修孝庙庙记》载:“距淄之南五十里,有水发源于山足,趋梁邹而贯乎清济,昔人构室于源上以为祠。按地志:齐有孝妇颜文姜,常逾历山险,负汲新泉,奉姑之所嗜,一旦感泉涌室内,派流远注,故目其地日颜神,水日孝水,祠日颜姜之庙。”据此,该村初名“李颜村”。地域包括现在的博城一带。又因孝妇颜文姜殁而有神,里人建庙祀之,故易名为“颜神”。后“又因地出石炭,土可甄陶,就居昔日众,因改村为镇云。”
为了与镇名区别,又易名“神头”。此地是颜神的来由,又是孝妇河的发源地,故名“神头”。该村因处孝妇河以北,为与南神头区别,故名“北神头”。
冯八峪
位于山头街道驻地山头东北2.5公里,地处城郊黑山西北麓。该村山岭重迭,沟壑纵横。地质属石炭系。以产煤炭而著称。过去的“大成煤矿”就在这里。土壤多为石砂土,土质松散瘠薄 。《冯氏宗谱》载:“始祖彦成,子六、行二,直隶枣强人。明洪武初,兄彦通迁发云南。公迁于益都,占籍冯八峪村,墓在村北。清雍正末年,改置博山县,子孙遂为博山人。 ” 明末清初,又有赵、高两姓迁入。《笼水赵氏世谱》载:“始祖平,明洪武初年由枣强迁居蒙阴薄板台,以避乱迁于益都颜神镇。十一世帝臣,子三,居龙蟠峪。”时在明末。又《高氏族谱》载:“吾始祖讳举,于明洪武初,自北直枣强县迁于青州府益都县孝妇乡之高家胡同。十四世敬复迁龙蟠峪。”时在清康熙末年。据此,明代即已形成村落。
清康熙九年(1670年) 《颜神镇志》载村名“冯八峪”。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 《博山县志》和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续修博山县志》,均载村名为“龙蟠峪”。据传,该村因地处龙蟠峪而得名。又因冯姓多住于八条峪口之下,定名为“冯八峪”。
内容页尾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