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那年那月那春节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博山头条 / 正文

内容页通栏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那年那月那春节

转载 成龙之龙2019/02/28 20:02:30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袁慈国 23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身在天南地北的人们,都会在年前努力的辗转回到生养自己的故乡和父母亲人们的身边团聚。

正月里大家都会走亲访友,互相串串门拜访问候一下,走亲访友自然少不了带点礼物,现在是各种礼物都很丰富了,无论走到哪里也都有大大小小的超市,很方便的就能买到。可在我的小时候就没有这样的条件,那时候农村里的人们既没有钱,也没有足够的粮食,更不用说买礼品了。一过了小年就要跟着母亲一遍一遍的推碾磨小米茶汤,一圈一圈的推磨 磨煎饼糊糊。然后就是打扫卫生,粉刷墙面,总之感觉从早到晚就是有办不完的年货,干不完的年活。年前的那几天真的是度日如年,一天天的掰着指头数日子,怎么还不到过年,怎么还不到过年!快快到大年三十就好了,就什么也不用干了。这或许也是盼望过年的另外一个原因吧。

馍馍的叫法或许现在的小孩子们大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馍馍,就是馒头,90年代之前的北方人最常用的叫法。馍馍箢就是用芦苇杆编织成的一种盛装食物的工具,记得小时候能吃到白面馍馍的机会很少,一年也就几次而已。那时候最盼望过年,过年不仅能放鞭炮,穿新衣,还能吃到白面馍馍和炸肉蛋(所谓的炸肉蛋并不是肉,而是用长条豆腐粘上糊,然后在油锅里炸熟,外形很像今天的炸肉)。

白面馍馍刚蒸出来时圆圆的雪白雪白的,特有的香气四溢飘散,老远就能闻到,馋的口水直流,热乎乎的馒头一口气能吃三四个。但母亲并不让我们多吃,因为蒸馍馍的白面很少,只有留着过年的这个时候才会拿出来蒸熟了,母亲看着我们眼巴巴满嘴流着口水的傻样子,笑着用手沾一下凉水,然后迅速的从笼里拿出两个馍馍分给我们解解馋。余下的母亲就会等到凉了,一个个整齐的码放到箢子里,它们的使命就是从大年初二开始正式走亲串门了。

记得那时候跟着母亲翻过两座山头就能走到姥姥家了,我从小就喜欢爬山,跑的特快,总是先跑出一段路然后坐在路边的石头上等着挎着沉甸甸馍馍箢的母亲跟上来,然后又开始蹦蹦跳跳的跑远了。就这样走走停停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就到姥姥家了,姥姥非常的疼爱我们,总是会给我们留着各种好吃的点心。还总会在碗里放很多的红糖然后用滚烫的热水冲一碗小米茶汤给我喝,随着滚烫的开水冲下去,香甜的气雾随之飘然而起,美味无比!至今仍然难以忘怀。

下午要回家的时候,姥姥总会和母亲在争执着来回夺馒头,箢子里的馍馍也总是会只多不少,箢子里还偶尔会有夹藏着我们最喜欢的小点心。回家的途中我总会走一段就不走了,嚷着想吃一块点心,然后再走一段又要吃一块,往往到家的时候点心就所剩无几了。现在想想哪个年代的日子虽然过的清苦,却很有年味,很有亲情的感觉!

现在过年走亲访友出门有车,随手就可购物,来了客人直接奔酒店,什么都方便了简单了。可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似的?少了什么呢?清贫岁月的苦,美食进肚的香,母亲亲切笑容的甜,姥姥永远离去的痛.....。

千般滋味涌上心头,流逝的岁月岂止是美好的童年。留在心间的又何止是这份沉甸甸的亲情。


已有0人点赞
新房

内容页尾部广告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