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孝婿何处在,榜样在王疃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博山头条 / 正文

内容页通栏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孝婿何处在,榜样在王疃

投稿 成龙之龙2018/11/21 10:06:35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杨霞光 作者:杨霞光 14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孝婿何处在,榜样在王疃


“都说生男才最好,女子一样可养老。”这是王疃村好女儿张秀丽发自肺腑的一句话。她是不幸的,她又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一位好夫婿——孝婿潘聚新。

 1977年,张秀丽生于韩庄村,家有兄妹2人。按说,上有父母疼着、哥哥宠着,她在家里应该是自由快乐的。可是,她父亲是个老实人,一直30多岁了才与智障的母亲结婚。母亲因为智障,吐字不清,也不会干家务,生了哥哥和她,都是奶奶带大的。哥哥有幸读完初中,她却只上完二年级。即将上三年级的时候,奶奶去世了,她就变成了小大人。她一边学着做家务,一边帮着爸爸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15岁时,她进了李家乡地毯厂。22岁时,经表姐介绍,秀丽嫁到了王疃村,成了潘聚新的新娘子。

  潘聚新生于1976年,家有兄弟2人,在家排行老大。在父母的教育下,潘聚新从小就养成了勤劳善良、孝敬老人的好习惯。他与聪明可爱的秀丽一见,就碰出了爱情的火花,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她,也爱上了她的父母。逢年过节看看老人,抽空摸空帮老人家干点活,那是他最开心的事。婚后,小两口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在家里得闲的时候,他喜欢给秀丽梳梳头,绑个小辫子,然后相互欣赏一番。在田间地头劳动,他们喜欢你一句我一句的唱。有时,潘聚新婉婉转转地唱,秀丽婷婷娜娜地舞……过路的人看到了,无不羡慕这对恩爱和谐的小夫妻。锦上添花,两个可爱的小姑娘先先后后来报道了,家里的笑声更多了。现在,大姑娘18岁,小姑娘10岁了。

恩爱小夫妻)

好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地过着,不幸却突然降临了。

2014年的冬天,他们夫妇都在桔梗厂工作,秀丽突然接到电话,得知父亲晕倒了。他们马不停蹄地赶回家,陪父亲去了第一医院。检查得知,父亲患了脑血栓。医生告诉他们,这病不能保证治好,也许会人财两丢。他们兄妹没有动摇,毫不犹豫地决定治疗,去尽最大努力挽留父亲的生命。就这样,在第一医院,他们一住就是15天。经过了55夜,父亲才慢慢醒来,醒来后却不会说话了。这15天,潘聚新和秀丽的哥哥在医院里照顾,喂水喂饭,端屎端尿,没有回家休息一天。从第一医院出来,他们家也没回,又去源泉医院做了12天康复治疗。住院期间,无论医生还是病友,看到这哥俩尽心尽力伺候老人的样子,无不羡慕地说老人养了两个孝顺儿子。可他们哪里知道,其中一个还是女婿呢。

哥哥是养老女婿,嫂子又刚生了二胎,同样是脑血栓的岳丈还需要他们照顾。出院时,考虑到秀丽哥哥的困难,潘聚新毫不犹豫地把父亲接回家。把父亲安顿好了,他们又去韩庄把母亲接下来。他们的住房并不宽裕,两个女儿住一间,他们夫妇住一间。父母来了,两个女儿就与他们合住一间,铺上凉席睡在地上,一睡就是几个月。直到第二年春天暖和了,整理了小南屋,垒上了火炕,才把父母搬过去。

  用秀丽的话来说,父亲是不让人省心的。从自食其力到一下子靠人伺候,父亲接受不了这个现实,时常寻死觅活,躺在地上打滚,滚得浑身是土。潘聚新没有一点点嫌弃,总是耐心地哄,细心地劝,实在劝不起来,就抱起来,把他抱到炕上去。

  刚出院回家那段时间,父亲拉尿都在床上。村里会针灸的好心人李金城来了,他悉心地给秀丽父亲针灸两个多月,且分文不要。就因为这次针灸,父亲才能慢慢挪动,自己能上厕所了。父亲拉尿在床的时候,我们习惯性的一想,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做女儿的一把屎一把尿地伺候。令我们想不到的是,这些活儿全是潘聚新抢着做,一个人全包了。换洗尿布,擦洗屁股,一天几次也不嫌脏不嫌烦。又因为父亲需要全天候照顾,潘聚新毅然辞去了桔梗厂的工作,在家专心照顾他,抽空还要料理山坡上的庄稼和果树。为了观察父亲的血压状况,他买了血压计,学会了量血压。为了方便父亲理发,他又买来理发工具,学会了理发。

  过年的时候,潘聚新出门走亲戚去了。潘聚新刚走,父亲就拉在床上了。秀丽一看就哭了。她一边哭,一边擦,换了一盆水又一盆水。床上、衣服上干净了,再给父亲洗屁股……一切收拾妥当了,她还坐在沙发上哭,泪水像那断线的珠子,止也止不住。潘聚新回来,看到秀丽哭就问:“你这是怎么了?”秀丽说:“爸爸拉满床了!”潘聚新则轻松地说:“拉下就拉下呗,擦擦洗洗换换不就是了嘛。你还哭个啥?”在潘聚新看来,父亲拉下很正常,擦擦洗洗也正常。可经过了这次,他知道秀丽受不了看见父亲遭这个罪,再也不让她插手伺候父亲的拉尿了。父亲得病两年多,给父亲擦洗,秀丽仅此一回。

(给小夫妻与父亲合个影吧。看到要照相,父亲把眼皮耷拉下来,任你怎么说,他就是一个不理你了。)

我们都知道,得了脑血栓,要想康复的好就必须锻炼。潘聚新时常软言细语地哄父亲,牵着他的手或者挎着他的膀子出去走一走。往往,他们正在路上好好地走着,父亲会一下子溜在地上打滚,哄也哄不起来,他不得不赶紧把他抱回家。邻居们看到这对父子在散步,常常羡慕地说:“大叔啊,你好有福气,竟得了一个这么孝顺的好女婿!”当看到老人打滚,潘聚新哄来哄去的耐心劲儿,又无不感慨地说:“这样的好女婿,打着灯笼也难找啊!”

201511月的一天晚上,潘聚新给父亲脱了衣服,看到父亲睡了才回到自己的屋里。想不到,父亲又动了心思。他用手势告诉老伴,让老伴帮他穿衣服。穿上衣服,他就偷偷地出门了。见他出去好久不回来,母亲才哇哇啦啦地喊起了女儿、女婿。秀丽和潘聚新一听心慌了,赶紧出去找。与秀丽一起批丝的姐妹们、邻居们、妇女主任,以及知道这件事的庄邻乡亲都出动了,秀丽的哥哥姐姐们接到电话也来了……大家找来找去,把村里的角角落落找了好几遍,也没有找到。他们仍然不放弃,继续分头找。邻居赵东红和大女儿陪着秀丽往村后走,终于在村后的小山坡上找到躺在地上一动不动的父亲了。秀丽大声喊起来:“找到了,爸爸在这里,快来啊!”潘聚新听到声音跑上去,抱起父亲就往家里跑。直到把父亲放到炕上了,他才大哭起来:“爸爸呀,你可吓死我们了!你这是咋了……”谁也不会想到平日里走路只会挪,一点小坡就会倒的他会在漆黑的夜里跑那么远,陡坡也上去了。这时,父亲浑身冰凉,早已昏迷过去了。潘聚新一边哭一边解开棉袄,把父亲的脚贴在自己的胸口上,然后双手不断地揉搓父亲双手。懂行的人告诉他,快把父亲的手搓热,搓热了他就会醒过来。这时,帮忙的邻居装了热水袋递过来……目睹此情此景,邻居们无不感动的热泪盈眶。半小时过去,父亲终于醒过来了。

2016年的一天,秀丽给哥哥打电话,说父亲这几天不吃饭,让他来看看,陪陪父亲。哥哥来了,想到妹妹妹夫照顾老人也不容易,就想接父亲回家,照顾父亲一段时间。回家的第三天,哥哥领着父亲出去走走,走到小河的拦河坝上时,父亲又动了轻生念头,趁哥哥不注意,一头栽进了水里……自此,哥哥嫂子照顾父亲更加细心周到了,唯恐再出现一点点闪失。一段时间过去,潘聚新和秀丽就想父亲了,又去把他接回来。

秀丽说,哥哥的岳丈也是脑血栓,不会说话,只能拖着腿慢慢地挪,在他们夫妇的照顾下生活了15年,2016年刚刚去世。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善良对了善良。嫂子是善良的,嫂子的妈妈也是善良的。年年春节,嫂子的妈妈都要给秀丽的父母做衣服,让嫂子送过来。嫂子的妈妈不仅给两位老人做衣服,还给自己的两个女儿做衣服呢。(公公上坡了,那就与婆婆合个影吧。)

秀丽嫁过来的时候,就与公公婆婆住在一个院子里。一溜间北屋,公公婆婆住外边两间,他们住里边三间,院子长长的,中间没有隔墙。单就长长的院子中间没隔墙,我们就知道他们的婆媳关系是多么好了。自从两个老亲家来了,公公婆婆就帮着儿子媳妇照顾两位老亲家,一旦有了好吃的,两位老亲家必定有一份。比如他们包了水饺,两位老亲家也一定会吃上水饺的。一旦儿子媳妇中午有事,老亲家的中午饭他们就包了,有时热热媳妇做好的饭,有时就自己做给他们吃。老亲家胡闹时,媳妇对父亲的嗓音要是高了,公公婆婆就会对她说:“你父亲心里也不舒服啊,你这做女儿的还不该软言细语一点儿……”

受长辈影响,秀丽的两个女儿也是孝顺的。父母一旦做好了饭,女儿总是抢着给姥爷姥姥端过去。父母有时不在家,大女儿就自己给姥姥姥爷做饭吃。有时,她给姥爷洗手洗脸,还忘不了跟母亲开个玩笑呢。女儿买些小点心、香蕉等好吃的拿回来,总忘不了先给姥姥姥爷送一份。

不久前的一天,父亲又拉肚子,一下子拉满了床。床单、被罩、秋裤、棉裤都弄脏了。秀丽忙着去批丝,嘱咐潘聚新给父亲换下来,擦洗干净就行了,那脏衣服和床单被罩等她回来洗。潘聚新答应着。可是,当她回家的时候,那清洗干净的衣服、床单、被罩早已经晒在绳子上了。看到那随风飘动的还散发着肥皂香的衣衫、床单、被罩时,她的泪又不自觉地流下来了……秀丽一边工作,一边眼泪婆娑地给我讲故事……)

我的这次采访与往常不一样,没有直接去见当事人。我先去了王疃的桔梗厂,见了老人的女儿张秀丽,听她讲好夫婿孝敬老人的事。我是在她的好友李丽引荐下来的,她们在一块儿工作。秀丽一边批丝一边眼泪婆娑地给我讲故事。李丽与秀丽面对面批丝,当秀丽伤心地讲不下去时,她就帮她补充一下。我看到和她们一起批丝的姐妹们听着听着,时时停下手里的活儿,擦一擦眼角的泪,他们无不为这家人的真情大爱感动着。秀丽讲完了,眼睛也红肿了。我没有问她为什么长哭不止,可我知道她是为自己的父母而哭,更是为自己的好夫婿而哭。她说,她自己没做的,潘聚新都替她做到了,她无法不感动。她由衷地感谢她的好夫婿,是他让她感受到了生活的温暖、真挚的情爱。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上,在他的陪伴下,她的生活一定更加充满阳光。

秀丽的智障母亲。这是她唯一可以干的活儿。)

最后,在李丽和秀丽的带领下,我在桔梗厂的刮皮车间见到了秀丽的母亲。母亲身体健壮,面带红光,一双大眼睛透露着幸福的信息,一看就是被孩子们照顾得很好的样子。去他们家里,我见到了秀丽的父亲和孝婿潘聚新。父亲身体瘦削,正坐在墙边的凳子上晒太阳,看到我们进来,就认真地打量我们,精神还是蛮好的。潘聚新是一位一见就让人喜欢的青年。他长得浓眉大眼,敦壮结实,一腔的善良都写在那张温和的脸上了。我见到他的第一句话是“我是慕名而来的,你太了不起了!”可他平平和和地说:“照顾老人是应该的,没什么啊!”“照顾老人是应该的,可是有多少人做不到你这样啊!”我感叹。

……

一直到现在,我的心还被深深地感动着。我们都知道世上有许许多多孝女孝妇的故事,可谁知道孝婿的故事有几个?试问孝婿何处在,榜样就在王疃村!

大年三十的全家福)


已有0人点赞
新房

内容页尾部广告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