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内容页通栏
河南峪
河南峪位于池上镇政府驻地东池东南三公里。地处大崮堆之阴。共35户,129人。耕地95亩,主产玉米,其次花生、谷子、地瓜、 高粱等,并种植中草药。经济树有桃子、猕猴桃、软枣、柿子等。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县志》载村名为“蔡家庄”。据此,明末即已建村。据该村老人讲,明洪武年间有蔡姓在此定居,即以姓氏取名“蔡家庄”。清代中叶蔡姓绝嗣,因村处淄河南岸姚峪口,故改村名为“河南峪”。
1994年,河南峪整村前往博山区东域城镇,但是当年迁走的只有六七户人家。
现在,尽管多数年轻人在外工作,村里还是有不少人居住的。
大崮堆和二崮堆相连。大崮堆海拔706米,二崮堆海拔710 米,可谓大崮堆不高,二崮堆不矮。大崮堆极顶有石围一处,二崮堆极顶是洁净的麻栎林。沿大崮堆山脊向北行走是大、小吊角峪顶和桃花岭,下桃花岭便是淄河。沿二崮堆南上,是志公坪。双崮堆山腰下,多是桃树、板栗,山腰以上多刺槐、松树、麻栎。双崮堆植被茂密,山风浩荡。远望两山,如亲姊妹相依,又如高耸的两乳秀丽挺拔。于是,双崮堆又有“姊妹山”“双乳峰”之称。
自大崮堆北望,大吊角峪顶南面山脊上,有几块巨石兀立。近观,最大的两块巨石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巨石下面是碎石垫底,风吹欲倒,令人震撼。
在二崮堆西侧,距极顶几十米处的陡坡上,有一组裸露的石头,酷似人物肖像。中间一块如祖父,表情淡然,目视远方;下面两块像一对像恋人,正在忘情拥吻;右上面三块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趣,一块是高高在上的淑女,两块是孜孜以求的美男子。
大、小吊角峪顶之间面向小里村方向的窑峪,有三条植满松树的山岭。中岭有几块巨石相叠,貌似一个神情忧郁的汉子,人称“石汉子”;西岭有一组大大小小的石头,酷似一位慈祥的母亲正给孩儿讲故事,孩儿们有的用心听,有的东张西望,有的扑进母亲怀抱,人称这里为“石老婆”和“石孩子”。
进村,首先看到的是坐落村口的桔梗厂和咸菜厂。搬迁村还有厂子在生产,这说明了什么?
村子的中心路正对来时路。沿中心路走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粉刷的墙壁。单就村口的厂子和粉刷的墙壁,你怎么会想到这是搬迁过的村庄?
即使两边是老房子,街道也是那么的洁净。
一条来自大崮堆脚下的溪流,自村子中间哗啦啦地流过。难怪村民舍不得走,单就村前的淄河、村内的小溪也会把他们的心留下的。
沿中心路往里走,看到了村中的老碾。
溪流边,洗衣服的小妹,言语间充满着对可爱家乡的无限热爱。
继续向前走,就上了村子的至高处。这里住着四五户人家,居高临下,风光无限。
可以眺望如画的村子,也可以隔河相望大里、聂家峪。
原路返回中心路。过桥,去小溪南岸看看。
南边平台上,有座庙。或许为了遮蔽风雨,庙门被挡住了。
从小庙的右侧下山,就来到了小溪边。
沿着小溪边的路往外走,但见毛竹青青,一丛丛,一片片,很是喜人。
沿着村外路北折,路过咸菜厂和桔梗加工厂,就回到了村口。
河南峪依旧欢迎您
内容页尾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