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池上村庄系列之二十六——花林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博山头条 / 正文

内容页通栏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池上村庄系列之二十六——花林

投稿 成龙之龙2018/09/12 11:07:13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 作者:杨霞光 75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花林

     花林位于池上镇政府驻地东池以南七公里,处二郎山南麓,淄河上游。共313户,1213人。村北新建一水库,总库容15万立方米。村西新建两池塘。耕地883亩。主产玉米,其次花生、地瓜、高梁和中药材。经济树有猕猴桃、桃子、板栗,山中有野生弥猴桃。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陈氏祖茔碑》载:“博山花林陈氏,于明洪武年间始自枣强迁青州府陈林店,后自陈林店迁花林。” (据考,陈林店在今鹿疃村河南。) 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三山庵》碑文载:“今有齐境都邑之界花林庄西南古刹三山庵一座,圣像褴褛,草宇倒塌。”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县志》载有村名:“花林。”据此,明万历年问即已建村。

据村中老人讲,村南有大、小两条山峪,峪中多果树。春季繁花漫山遍野,故名“花林”。
 
花林村人口数在池上镇排名第二。南北向的中心路把村子分为路东、路西两大片。路西有与中心街平行的两条街道,一条是西胡同,一条是老街。老街是当年的中心街,现在的中心街当年称呼为后街。

花林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村西南圣水寺、尖山顶、大迪集、明石崖,村东北花林水库、二郎山、米山、柴山,村东南南天门、绳子岭、黑虎顶,村西北还有水上长廊、志公坪……
 
圣水寺又名佛爷殿。据碑文记载,圣水寺始建于唐末,大明万历十四年重修,重修时属青州府益都县孝妇乡。圣水寺占地五十亩,由大殿、东西厢房和钟鼓楼等组成。寺院后有封山,前有三山河,河边圣水泉常年喷涌。每年四月初五,圣水寺举行隆重庙会。圣水寺寺门西面巨石上有一棵石抱柏。这里原有两棵大柏树,一棵石抱柏,一棵柏抱石。两棵巨柏死后,从石缝中长出一棵小柏树,树龄也有五六十年了,但树高仅有一米左右,虽不见长,却也精神,极为神奇。
  
花林水库建于1978年,蓄水量15万立方米,是博山区第一个弓形坝水库,坝长50米,高14米,宽2米,水库中有假山凉亭,岸边的垂柳、杨树成林。水库边建有避暑山庄,可以提供餐饮、登山、划船等服务,是远近游客避暑纳凉的好去处。

 花林水上长廊堪称花林一绝。上水银花园至花林的水面,拦河坝一座连一座。水塘中有睡莲,有荷花;两岸有垂柳,有白杨;水上有一座座餐厅,岸边有一家家农家乐。 

南天门有两层岩石组成。第一层叫刮拉板,是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石板崖,岩缝里长满了连翘;第二层是竖陡的山崖,巨大的岩石一块挨一块,直陡地矗立在刮拉板上。据说,南天门经常出现鬼火,人们曾看到八只火灯笼从南天门飘到志公坪。

绳子岭因山岭绵长如绳子而得名。以绳子岭为界,东面是东道沟峪,西边是西道沟峪。远看绳子岭的地貌很像一只展翅的大鹰,因此又叫老鹰岭。4千米长的绳子岭是苍鹰的身子,东西两道沟是苍鹰的两只大翅膀。绳子岭呈南北走向,岭顶地势平坦,林茂草深,是明清两代官府的养马场之一。绳子岭是博山和沂源的经商之道,从花林村到南麻县城只有20千米。新中国成立前,这条路是走亲访友经商运货的必经之路,也是土匪劫道的地方。在绳子岭西侧的西道沟,南北白菜畦口有一个土匪窝,是用石头砌成的草房子。土匪在这里住着,到绳子岭劫道绑票。官府多次剿匪都未成功。因绳子岭又叫老鹰岭,当年被绑票的人,人称“被老鹰叼走了。”
  
虎崮堆山顶地势平缓宽阔,林茂草丰。据传明清两代,这里是官府的养马场。由于虎崮堆是牧场,养的牛马羊很多,这就给老虎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老虎吃了马驹或牛羊后,就在这山顶蹲坐小憩,因之取名虎崮堆。虎崮堆是博山与沂源的界山。虎崮堆南面是沂源的花沟溜、豆角溜、老和尚寺。北面是博山的南大沟、北大沟、东道沟。山顶地势平坦,有一炮楼扼守,易守难攻。

虎崮堆北面的南大沟和北大沟入口处,有一片花岗岩组成的石群。它们的形状极像农家的炉灶,因为人们都希望聚金发财,便给这一石炉取名聚钱炉。若从另一个角度看过去,又见其中的两块巨石直立,如母子,似情人,又叫母子石或情人石。聚钱炉右侧大板石上有一石臼窝,石臼窝直径45厘米,深35厘米,人们推断这是明清牧马人舂米的器具。
 
尖山顶因为山峰尖圆像个鏊子,所以得名尖山顶。尖山顶南坡地势平缓,长长的西道沟横卧在尖山顶的前胸,南菜畦、北菜畦、蒙口峪都在尖山顶的山脚下。尖山顶的北坡地势陡峭,小花林沟沟深林密。在沟口,猕猴桃已经成为花林村的特色产业。这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宜种植猕猴桃,猕猴桃已经发展到五六个品种。无论哪一种猕猴桃,口感一样的清香甜润,远近闻名。此山沟的野生猕猴桃已有几百年历史,自古就有“大花林,小花林,父母鞍里结仁扽”的说法(仁扽,就是野生猕猴桃)。
  
明石崖壁立千仞,似斧劈剑斩。明石崖也叫霹雳崖、鸣石崖、老君崖,海拔991米,在鲁山群峰中排行第三。明石崖陡峭光滑,崖面约五千平方米,东面由一面大光石板构成,在花林方向几千米外就能看到崖面。雨季,崖面流水不断,阳光照射耀眼夺目,故而得名明石崖。若从鲁山角度看过来,整个山崖则由无数直立的巨石相拥、相叠而成。

传说明石崖有条大虫经常出来伤害百姓。玉帝派雷公电母下界捉拿大虫,大虫却藏到了明石崖的石洞中。雷公电母便用响雷闪电霹了这座藏大虫的山峰,将大虫震死在洞中。山峰被劈成两半,一半歪倒,一半仍竖立在原地,人们便称这座山崖为霹雳崖。明石崖上有许多石洞,过去洞中常有茶碗口粗的大蛇和成群的野狼。这些石洞,加上石与石之间常有很深的小孔,风从口入,发出轰鸣。故而,明石崖又有鸣石崖的称呼。远远看去,明石崖、大迪集、玉笛峰的组成,又是一座鲁山卧佛。
 
大迪集也叫玉笛峰,是鲁山群峰中的第二高峰,整座山峰由巨大高耸的石块组成。极顶处,鲁山林场安置了检测设备。攀登大迪集,有凹凸分明的巨石可攀,有石缝里的粗壮灌木可拽,灌木枝干都被触摸的圆润光滑。大迪集南面悬崖上,传说曾有碗口粗的大铁环。
 
沿着花林十里水上长廊进村,首先看到的是临水的农家乐、美食园、生态园……

  顺着宽阔的道路进村,沿途又是漂亮的房子。

从这里西折,进路西村看看。

路的尽头南折,进入西胡同,也就是横穿村子最西边的胡同了。

  我注意到一些老房子的房檐用的是花岗岩石板。这些石板厚厚的、整齐的排在屋檐上。走过这么些村子,有的用青石薄板,有的用黑砖,用这种花岗岩石板的,花林却是第一家。

   西胡同的尽头是蛤蟆石,西边就是淄河源头的溪流了。


  从这里折回村子,再北折,就是村子的老街,也就是当年的中心路。

  看到这家房子很古老,进院子一看,看到了更古老的东西——一座圆形的建筑矗立院子之中。依稀记得,过去的粮食囤子就是这个样子。现在,里面有做饭的厨具,成了厨房了。

另一个院子里的大房子,小房子……

  又看到一家老院子,看到两位老人和姑娘在家里说话。我们热情地打招呼。说着、说着,原来是我叔伯弟妹的爸爸妈妈和妹妹。我的记性太差,说话功夫,还是表婶先认出了我……还是赶紧拍照留念吧,这样我就忘不了啦。

  告别可亲可敬的一家人,去下崖看看,然后沿老街折回新的中心路。

  中心路很宽敞,村民很友好。大家热情地和与我打招呼,也不忌讳我拍照,和和气气的,让我心里很舒服,就像与老朋友见面似的。

  这小姑娘太可爱了!看到我,首先问我是干什的。我说是拍照的。她开口又说:“我给你拍一张吧!”这让我好感动!我是拍照的,走过26个村了,竟然遇到了要给我拍照的人!于是,我给她拍一张,然后教她如何给我拍……就这样,我有了走街串巷以来的第一张照片!谢谢可爱的小姑娘,给我拍的还真不错呢!

  告别可爱的,沿着中心路继续往前走……

  折进一个小胡同……

  原路返回,继续前行。花林中心路还是蛮长的……东西长1000米,只多不少。

  在这里,遇到一位妹妹与她家可爱的宝宝……宝宝好可爱哦!

  上级拨款,农村厕所改造。这对夫妇正在处理院墙外的化粪池。如今政府实在好,各种惠民政策一项接着一项的来到了……


  中心路尽头归来,折进去圣水寺的路。



圣水寺……

  返回中心路,东折进入路东村。走着,走着,就上山了。

  沿着村边路转过来,看到了“东岭”2007年修路纪念碑。原来,我已经来到东岭了。

  从这里开始沿路下山了。

  到了这里,就回到了中心路。看好一个东折的胡同,再拐进去看看……

  在这里,看到了熟悉的小妹和她可爱的孩子!

  西折进村。

  看到了推碾的大姐。这个推法很别致,不在正方在反方,不转圈子来回折……这是推一点点芝麻面或者花生面的推法。大姐正在碾花生面呢。一会儿,来了一位帮忙的姐姐,俩人一正一反的推,好热闹。

  又回到中心街。此时下午6点多了,豆腐西施的豆腐上市了。除了这个,我还感觉这村里的年轻人特别多。这说明了什么?村子能留住人啊!村子富啊!至于猕猴桃的种植,花林可是始祖爷。单就猕猴桃种好了,家家就奔小康了!

  自村口广场东折,再去这条胡同看看……北望,看到新学校,就想到了老学校。转了这么一圈,竟然没找到原来的老学校。正感觉遗憾,一位大哥说正好路过,可以带我过去看看。

  老学校从这里进去……房子都翻盖了,找不到原来的样子

  折回,还是去广场东的路。走完这路,就该返回了。

  这是路的尽头,最边缘的民居了。返回吧……我的车子就在中心路旁这棵果子树下。骑车返回,还是一路迷你风光……


花林人民欢迎您



已有0人点赞

内容页尾部广告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