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山城轶事 (1)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博山专题 / 正文

内容页通栏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山城轶事 (1)

投稿 成龙之龙2018/07/13 11:16:03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 作者:系统未启动 23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文章原载于博山信息港 山城论坛


历史久远,群山环绕的鲁中山城。


孝妇河水缓缓地沿山城腹地向北流去,一座颇具规模的铁路大桥横空跨过,与桥旁国营电机厂冒着青烟的大烟筒形成山城近代化进程的标志。山城人祖辈以挖煤、烧窑、制琉璃为生,搬运业兴旺。只是山城道路狭窄,又是短途搬运居多,汽车罕见,全靠地排车、独轮车承担。世代与高温为伴,以重体力谋生,人们自然重吃轻穿,使山城的饮食业兴旺发展。风味小吃豆腐脑、热油粉、米粥、煎包、菜煎饼撩人食欲,豆腐箱、酥鱼锅、软炸里脊、硬炸肉惹人垂涎。几乎家家都有善制菜肴的烹调高手,在外操劳的人们回到家里,洗把脸功夫,冷热荤素四样下酒菜立马上桌,饭桌旁一围,小酒盅一捏,一天的疲劳就在家人温馨的话语中尽情释去。


山城是平静的,春夏秋冬四季似水。人们习惯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平淡生活;山城是封闭的,东西南北四方如山。盆地意识使人因循守旧自我感觉良好。但是,山城太小了,世代的繁衍使山城拥挤不堪。人口的压力,就业的压力使山城喘息不止,难堪重负。背着这样的包袱,山城进入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共和国历史上最困难、最严峻的时期。连续三年的严重自然灾害,国内政策上的失误及国际上帝修反的封锁,使年轻的共和国元气大伤。工业无原料,农业无收成,到处是忍饥挨饿的人们。危难之中,中央作出了“压缩城市人口,加强农业生产,制止通货膨胀”的重大决策,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人民得以温饱。在艰难度过三年困难时期后,城市人口迅速增长造成的粮棉油菜供应的压力,新生劳动力需要就业的压力,骤然成为共和国肩上的沉重负担。


释放压力,卸载负担的措施终于来到了山城。


公元一九六四年秋天。


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在山城社会青年中不胫而走:“中央来了文件,要把社会青年下放到农村参加农业生产。为了落实这项政策,今后十八年国家不再安排就业”。消息打乱了山城人平静呆板的生活,冲破了山城人眷恋故土的习俗。由此,拉开了山城儿女上山下乡、屯垦戎边的序幕。


山城广播站的高音喇叭播完了结束曲,商业街顿时静下来。商店关门落锁,行人也稀少起来。昏黄黯淡的路灯下,小吃挑子上挂着的瓦斯灯喷着寸把长的蓝白色火苗,显得格外明亮。不时响起的叫卖声:“八——宝嗷——粥唠,杏——仁茶。听来合辙押韵,极其诱惑。


匆匆走来的蓝诗枫一进街口就听到了叫卖声,立即觉得有了饥饿感。今天下午,召开紧急会议的通知把各居委会主任集中到公社会议室。


公社书记汤明耀传达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动员和组织城市知识青年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要求各居委会根据中央文件精神立即组织实施,确保国庆节前第一批下乡青年按时到达农村参加三秋生产。对于在如此短的时间完成如此艰巨的动员工作,毫无思想准备的主任们面面相觑,都愣住了。


以工作能力强,魄力大着称的汤书记没给大家留下思索的时间,传达完文件立即分组讨论,并且趁热打铁,宣布晚上接着开大会,表决心,报指标。晚饭只给大家留了四十分钟。作为五好居委会的代表,蓝诗枫被安排大会发言。她算算回家吃饭来不及,掏掏兜里还有二两粮票,花八分钱在公社旁边的面食铺里匆匆吃了碗清汤面,就赶快准备发言稿。大会上,蓝诗枫按领导意图表了决心,立了军令状。她不敢懈怠,虽然散会时已经很晚了,她仍然没回家,而是向居委会走去。


商业街居委会设在一座青砖出厦,小瓦斗檐的建筑里。这里原来是山城铁工厂业主何廷发家三进大院的门房。解放后,何家大院改成居民大院,为进出方便在东边另开个大门通行。临街的门房便改造成了居民委员会的办公室。此刻,办公室外间屋里的扑克比赛激战正酣。交战的双方是东西坐着的刘明江,张铁山对南北坐着的何应红,孙晓阳。



已有0人点赞

内容页尾部广告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