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博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茶叶末釉烧制技艺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博山公众号 / 正文

内容页通栏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博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茶叶末釉烧制技艺

原创 成龙之龙2018/01/17 16:34:13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博山文化研究院 作者:西冶街网 85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生命记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xi近平同志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2005年,博山区被山东省文化厅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试点区,由此启动了首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多年来,我区“非遗”保护成果显著,目前有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3项,分别是孟姜女的传说、博山琉璃烧制技艺、鲁派内画;省级11项,分别为颜文姜传说、博山锣鼓、博山琉璃烧制技艺、鲁派内画、聚乐村四四席、清梅居香酥牛肉干、博山窑陶瓷刻绘、鸡油黄与鸡肝石琉璃烧制技艺、雨点釉烧制技艺、正觉寺禅修茶道、博山琉璃灯工;市级42项、区级141项。

本期《博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专辑》,特推出茶叶末釉烧制技艺,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茶叶末釉。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茶叶末釉烧制技艺传承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  谷有发

历史渊源

茶叶末釉是我国的传统名釉,据史料考证,起源于唐代的黑釉,开始是无意中烧成的。釉呈黄绿色,颇似茶叶末,古朴清丽。宋代以后一度失传。清代前期,在江西景德镇再度问世,多被用于制作贡品, 民间少有。清末民初,山东博山陶瓷工艺传习所的陶瓷艺人陈希岭先生根据王子久提供的茶叶末实物碎片,苦心思索,研究配方,经过数十次试验,终于用当地的黑釉土、狼屎土和草木灰等原料研制成功了独具淄博特色的茶叶末艺术釉,效果胜过原来的样品。日伪时期,茶叶末制品曾一度中断。1956年,博山成立陶瓷技术研究组,该组陈怀慈在其父陈希岭指导下,挖掘恢复了茶叶末釉的生产。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茶叶末釉“缶”在中国陶瓷琉璃艺术大奖赛“博山杯”中荣获银奖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山东陶瓷精品大奖赛中茶叶末釉“浮雕大文具”荣获金奖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山东陶瓷精品大奖赛中茶叶末釉“战车”荣获银奖

基本内容

茶叶末釉是我国古代铁结晶釉中重要的品种之一,被称为陶瓷界一绝。其釉面成无光状态,在茶绿色的釉面上均匀地布满着针、片状星点,晶体比普通的结晶釉小,比微晶的无光釉大,表面光滑柔润,制晶浑厚大方,因其颇似名茶细末故称茶叶末釉。由于它在特定的升温曲线下烧成,所以茶叶末釉的晶体发育成长必须严格地控制在一个特定的窑位、火候、温度和冷却等一系列条件范围内,才能达到较理想的效果,由于烧成温度和装置部位的关系,茶叶末釉大体上会出现鳝鱼青、鳝鱼黄和茶叶末三种窑变效果。由于技术复杂,经验不足,要烧制成一件完美无缺的茶叶末釉非常难得。茶叶末釉的造型特点多以仿青铜器居多,如炉、罐、瓶、艇等,其造型浑厚古朴,气质高雅,以自身的素质美为装饰,一直是中国陶瓷中稀有的艺术釉品种。1957年上海《文汇报》曾撰文介绍淄博茶叶末釉,被誉为世界陶瓷珍品。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上  釉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装 窑

主要特征

茶叶末釉是中国古代铁结晶釉中重要的品种之一,属高温黄釉。以氧化铁为呈色剂,经1200℃至1300℃之间高温还原焰烧制而成。釉面呈失透状,釉色黄绿掺杂似茶叶细末,绿者称茶,黄者称末,古朴清丽,耐人寻味。茶叶末釉起源于唐代黑釉,初似为烧黑釉瓷过火而出现的特殊品种,并非有意烧造。明御器厂所产茶叶末釉,釉色黄润,带黑色或黑褐色斑点,似鳝鱼皮色,称“鳝鱼黄”。

茶叶末釉制作有三大难点:一是原料配方,二是施釉技艺,三是烧成曲线。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山东陶瓷精品大奖赛中茶叶末釉“圆尊”荣获金奖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已有0人点赞
新房

内容页尾部广告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