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博山山水】八陡走马岭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博山公众号 / 正文

内容页通栏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博山山水】八陡走马岭

原创 成龙之龙2018/01/03 16:37:46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方志博山 作者:西冶街网 1642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走马岭位于八陡镇福山村西,故又称西岭,其南边是茂岭村,北面与干锢漏顶相连,向西便是山头镇两平村。此岭东西走向,长约800米左右,山体以砂岩、页岩和黏土构成。走马岭属福山村周边较高的岭,海拔仅次于干锢漏顶。站在走马岭上向东可与大福山、小福山相望,向西可俯瞰博山城区。八陡镇修建的环黑山公路就穿过走马岭与博山到西河的公路相连接。

走马岭名字的由来 相传明朝第二位皇帝惠帝率众多随从路过这里,见此地地势平坦,东西狭长,东边低洼,西边稍高,形成岭状且视野开阔。便命令在此休息并演练骑马。马队在岭上来回穿梭,蔚为壮观。惠帝龙心大悦,便将此地命名为走马岭。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走马岭(摄影 韩祥林)

走马岭的矿藏 走马岭地下煤炭丰富,是博山地区最早的煤炭开采地之一。淄博矿务局考察煤炭矿业时曾记述:“博山一带盛产陶瓷、琉璃,用煤烧制。此地煤矿起源为先有边边地,后有走马岭,比周家地、田家地还早。”据考证,八陡煤炭业不晚于唐代。20世纪末曾在走马岭、周家地、田家地三个地方发现唐代古煤井遗址五处。《续修博山县志》实业篇载:“相传自宋代即有用煤炭下层之土制粗罐、碗、盆以供人需用者。”明、清时期,煤炭已成为手工业普遍应用的燃料,推动着陶瓷、琉璃、冶金、硫磺等工业的发展。

走马岭的煤炭开采最早是挖山坡上的露头煤开始的,后来逐渐用竖井采煤。据同治八年(1869)德国人李希霍芬在博山调查时,估计当时博山产煤15万吨,走马岭煤井是高产矿井之一。民国时期,外国资本侵入后,德、日垄断资本家都曾在此地开采过煤炭。现在,走马岭上虽然建起了很多民营工厂,但昔日蜿蜒狭长的走马岭原貌还依稀可见。

奇袭五亩地日军据点 走马岭南端紧挨着茂岭村,该村也是重要的煤炭产地。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占博山后,位于茂岭村的五亩地煤井成了日军掠夺煤炭资源的重要基地。1939年4月,廖容标领导的山东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奇袭五亩地日军据点,歼敌17人。是博山抗战史上比较有名的一次战斗。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张家林泉(摄影 韩祥林)

张家林泉 此泉在走马岭东南方向的小黑山后村和茂岭村交界处,其泉水是从砂岩石缝中流出的。水质富含对人体有益的硒等微量元素,清澈甘冽、长流不息。

热心村民用砖和水泥将此泉封闭砌好,并安上水龙头。附近来此处取水者常年络绎不绝。

(撰文 张家恒 )


已有0人点赞

内容页尾部广告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