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内容页通栏
石臼村位于池上镇东北角,距镇政府约十公里。地处雁门寨和油篓寨之间的山谷中。这里的山谷或者山沟大体有三种称谓:如果以大山的主峰为视角,可称为“股”,正如主峰是树桩,各条山谷如同树桩一股一股的树根。若以山岭为视角,可称为“峪”,峪者,山谷也。若从水流的角度说,山谷又可称为“溜”(读去声)。山谷的根基处必有山泉和溪水,汇成小河,“溜”,即迅速的水流。以上三种称谓都指的是山沟或山谷。
石臼村所处的山谷就叫石臼溜,这已经成了固定的地理名词,传之久远。石臼村于明朝嘉靖十三年(1534)已建村,因村外有先民舂米用的石臼而得名。
据传,元末明初,李氏族中有李虎、李豹、李龙三兄弟由山西省洪洞县迁于此居住。后来,杜、法、张、陈、孟、周、田、孙、姬、翟、王、刘、郑姓等先人自淄川、东坪、口头、太河等外乡镇迁入,经世代繁衍,至清末,逐渐形成人口众多的村落。石臼溜在人民公社时期称为石臼片,这是公社与村庄之间的中层行政管理单位。该片有七个村庄(大马石、虎林、西坡、石臼、北场、泉子、雁门)。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石臼全景
石臼村成为古村落的主要特征,就是这条山溜中有五个村是逐渐从石臼村分化独立出来的。这样的“母村”自然是名副其实的古村落了。
石臼村拥有许多地坡,居民因耕作方便,就在各地坡附近定居下来,逐渐形成村落,而后逐渐脱离“母村”石臼,逐步独立。如北场村,最早的村名叫石臼北场,是石臼村北面的一个收获粮食的场院,后来独立。泉子村最初称石臼上泉子,因此处有山泉供人畜饮水,后来独立,称张家泉子,再后简称泉子。西坡村原名石臼西坡,是石臼村西面的一片坡地,后来独立称姬家西坡,后简称西坡。石臼村也有地名未形成村落的,如与“上泉子”对应的“下河”仍是地坡名。还有与姬家西坡对称的“梁家东坡”,曾经是村庄,因后来迁徙无人居住,又变成了地坡名。至于雁门村,原先和泉子是一个村,直至20世纪40年代才独立成村。这些村的过渡性名称均可从乾隆版的《博山县志》上找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石臼
石臼村作为古村落的另一个特征是,在清末民初它曾是一个商业功能较全的中心村庄。由于这条山溜的尽头往西北是油篓寨、往北是盘龙山,往东北是雁门寨,翻过这些山岭就是淄川区的口头、峨庄地界,所以石臼是一个交通要塞和商贸流通中心。当年村内有集市,有旅店、饭馆、货栈、驿站、钱庄等。民国时期还有兵员招募处,为国家军队招募兵员。从而可以想见当日的繁荣景象。
该村有85户,201人,粮田7.33公顷,山林面积133.3公顷,森林覆盖率70%,人均年收入4000元,是池上镇万亩大杏生产基地村。石臼古村的东、南、北三面分别建有关帝庙,白衣庙和龙王庙。关帝庙占地约0.1公顷,有院墙、大门,院内有北殿、西殿、东殿,南面是官厅,还有两株古柏。20世纪50年代初曾在此办过小学,现在已遗迹难寻了。
白衣庙在村西北高地上,有北殿、西殿和东殿,分别塑有白衣老母、蚕姑姑、玉皇大帝塑像。院内有古碑数通,大都记载着此庙始修或重修的人和事。碑文写得极有文采,镌刻也相当严整,都是本地有名望的乡贤文人杰作。20世纪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曾经在这里先后办过小学和联中。
龙王庙在村外一里路处的河沿西边高地上。进庙门首先是十大夫殿,送子娘娘殿,北殿有龙王爷爷塑像,墙上的画面分别有雷公电母,以及他们对作恶之人的惩罚等图像,宣传惩恶扬善的社会观念。此庙民国时期曾办过初级小学,“文化大革命”后遗迹荡然无存。庙有院墙,高可五六米,墙外就是河流,全山溜几股溪水都在这里汇合。此处河床有一岩面,高约两米,夏季形成的瀑布可达七八米宽,颇为壮观。瀑布常年冲击石岩底,形成一石窝,直径达1.5米,村民称“斗盆底”。河水再从石板上泄出,汇成一湾,称为“龙湾”。夏日,儿童、青年午间在此嬉戏游泳,捉鱼摸蟹,煞是欢愉。在此建庙,靠山临河,风景秀丽,显示着先民的智慧和审美情趣。
河旁的青石台是通往山溜外的主大道。道旁凿有大石臼。直径约七十厘米,深约五十厘米。
旁边还有一小石臼,直径二十多厘米,这是先民们舂米的工具。先民们吃饭要加工粮食,最原始的工具应该是石臼,尔后逐渐发展到用石磨、石碾等工具。石臼的存在,证明该溜远在有文字记载之前即有先民劳动生息于此,可见此地人类生活历史之悠久。
大石臼在20世纪修乡间公路时被凿去一半,另一半遗迹尚存,小石臼尚完整,不过被压在地堰之下了。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石板路与民居
石臼溜民间文艺活动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前石臼村李姓大户李守诰家就有京剧子弟班,当时周玉仁、杜中兰等人都是骨干。北场村解放初就有京剧演唱活动,直到“文化大革命”期间还演出现代京剧。西坡村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耍狮子”,各村的“玩十五”活动非常活跃。2016年全溜七村联合进博山城扮玩,把山区农民文化活动推向了城区。
石臼溜文脉旺盛,人才辈出。大马石村王之章及父辈是清末秀才和廪生,王林楷新中国成立前是区武工队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某团政治部主任、政委。王校楷父子五人及一儿媳都从事过教师工作,其家风高尚,家和人寿,2016年五世同堂,在当今社会,堪称家庭之最。20世纪60年代,虎林村姬德勤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工程物理系,曾任江苏省常州市市长。石臼村法夏文在部队是团职干部,现供职于淄博市国家安全局,李强及孙永和是资产500万以上的民营企业家。泉子村的周安坡、周和信是县级干部。改革开放以来的新一代村民中大学生更是村村皆有。
党的十八大以来,石臼溜新农村建设步伐逐步加快。涌现出泉子村支部书记吴圣霞、石臼村村长兼书记杜希亮等一批市区级先进人物。泉子村环境大变、“农家乐园”遍村开办,盘山水泥路“高路入云端”,泉水清冽,山杏甘甜,吸引着各方游客。石臼村的文化大院就建在当年的庙宇遗址上,保留了传统文化,又融进了现代气息。
撰文:王智新 杜希亮 周安朋
摄影:杨霞光
内容页尾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