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博山古村落——王家庄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博山公众号 / 正文

内容页通栏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博山古村落——王家庄

原创 成龙之龙2017/12/21 10:38:08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博山的故事 作者:任明刚 3047 阅读 0 评论 5 点赞

中国.淄博.博山镇王家庄村。鲁中山区小村,依山傍水,生态环境优美,群山叠嶂起伏。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这里地处淄河上游,夏季雨水充沛时,下庄支流,瓦泉支流交汇而入,水质甘甜、纯净,是淄博市特级水资源保护地,但冬天时而干涸,尤为遗憾。山以水为镜,水因山而美,山水相映,宛若江南。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来吧,跟我走吧,开起一场醉秋之旅。沿村西台阶缓缓而上,辛泰铁路绕此而过。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传说中中国最慢的小绿皮火车,咣当咣当由临淄辛店至泰安天天往返。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满面皱纹的石头安静地依在柏树身边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望月山,海拔396米,位于村之西北,辰巳山以东,悬崖古庙,柏林如衣,登之有山高月小淄水如带之感。传说鲁山脚下一个吃了参娃的放牛童,上天为神后称为牛志公,本地人信他为“雨神”,本村乡亲建庙供之。~选摘自《博山山水》。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望月山以西的大槐树,我们的守护神,伟岸,慈祥,饱经沧桑,默默地注视着家乡的变迁,听九十多岁的老人说起来,他们小时候见过的大槐树就是这么雄伟,至今仍无人能准确说出他的高龄。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枫叶红遍西山,一时层林尽染,江山如画。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婀娜多姿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依山石壁,尚欠一名师书法。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博山,亦名辰巳山,为村西依,盛有名气,历史久远。清乾隆四十年前后,曾任博山知县的芜湖人洪銮所著《博山志稿》中记载:“辰巳山,县东南四十里,亦名博山,下有南博山,北博山庄,邑得名以此。”。山高483米,双峰对峙,西峰叫薛礼孤堆,旧说唐时薛礼东征高丽,兵行山下,曾登此山,远望因故得名,东峰山势逶迤,东北向宛若游龙鬃脊,2700多年来一直是行旅往来的通衢,辰巳山自古以来就具有战略位置,它夹在两条淄河支流中东西长南北窄,似乎自泰山、原山方向奔腾东走,至王家庄、谢加店戛然而止,辰巳山就是一条巨形山龙的龙头。它的山名来历很古,取名依据“辰龙巳蛇”这一属相搭配。 相传山上殿宇始建于隋唐之际,因年代久远,至今无从考察。到南宋嘉定八年,庙宇规模很大,需要一个庙号,恰值汉人张致举兵反金,称皇帝,年号为兴隆元年,带走民族情绪的先民便将此观命名为兴隆观,至今已有七百九十一年历史,兴隆观立观之后一直有主持僧侣,历经兵荒马乱,完好无损。 1938年侵华日军占领此地,日本鬼子强迫当地人将殿宇拆光建成镇压人民和控制交通的碉堡,(小编现在仍有印象)真是可惜,亦复可恨!近年来各地善男信女倡议修复,筹款集资重现旧容。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是山上庙会,唱戏三天,附有山市交易三天,热闹非凡。 选摘自马传峥老师之辰巳山碑记,非常感谢!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蜿蜒盘旋,宛若游龙。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辰巳山不比南方山的峰峦叠翠,尽显北方的敦厚,庄重之美。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汉王寨,主峰海拔513米,居村之东南。    《续修博山县志》载:“县东南五十里,峭拔特起,淄水环其左右形势险要。清咸、同间青杨、下庄两社村人避难于此。西北遥与肖泰山相犄角。”    《博山名山大观》载:汉王寨的命名不知源于何时,当地人有如下传说:有一个农民起义领袖自称“汉王”,率众占据此山,官兵来剿,屡攻不上,便围而困之。山上缺水,不消十天便会递出降书。岂料半月之后,山上人竟洗衣晒于寨墙上,官兵认定不缺水,攻不上,困不死,无奈只好退兵。原来这是寨上一计:凡人畜尿液积而不弃,汉王令下之后,兵民洗衣共同凉晒,表示寨内蓄水之多,因而又有人称此寨为“旱王寨”。    又传说,元朝至顺皇帝荒淫无度。文武群臣朝君暮仇,致使天下大乱,群雄争霸,当时自立山头称王者多达几十处。田丰就是占据山东的王者,自封“汉王”。群雄混战申,田丰屡屡战败,在一片追杀声中,逃至鲁中,盘踞在今日的汉王寨上。太祖洪武金陵封王时,为荡平天下异已,奠基明朝大业,该年仲秋时,田丰被明朝御林军围剿,田汉王被带到离汉王寨东南二里地处砍头斩杀,至今郑家庄南有地名叫“绝头地”。“汉王”的坟墓在该村正南的桑杭,现在六十岁的老人尚有记忆。    汉王寨是孤山独立,石灰岩结构,喀斯特地貌。山的上部,三面悬崖峭拔,高百米,除南边有一小岭(火石岭)而外,唯东南方稍缓有小路可登。山顶平坦多种刺槐,原砌又上百间石堡、石屋,颓墙败垣,狼藉满目,除炮台尚有残址外,无碑刻可寻。历史事件多有传说,然而,却少见文字的记载,较为可靠者是马鳌起义的驻地。    马鳌是明未清初人,家居南博山。《马氏族谱》载为第七世,约生于明刀历初年。其父马任仲早故,有弟早夭,因生计所迫,少年即起反心,率族间兄弟,浪迹江湖,年十八已“闯九省响马。”估计中年以后长驻汉王寨,后因在南博山赶集买鞭炮甚多负背上。为仇者点燃,爆炸死于非命。据考证,马鳌族人曾遭官方镇压。在咸丰未同治初年,捻军多次来到博山。汉王寨成为南博山、郑家庄、王家庄的避难所,在民国初年土匪蜂起之时,也是老百姓的避难地。据老人讲,当时寨上有一种俗名“老汉子咳嗽”的大型土炮,能打出数里之遥,震慑了土匪。    汉王寨上建有畜水池一个,除拦蓄山上之水外,避难时,寨民也可排队从寨东侧“板倒井”内用水桶传水上山。 ~选摘自《博山山水》,向原作者致敬,以表谢意。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山寨旧址今犹在,不见当年汉王来!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坍塌中的南山门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山寨水池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娃娃泉,大自然赋予的野生水果,小时候的最爱。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niania洞    汉王寨西侧悬崖上有一古洞,洞口高六米,往里深十几米,宽处3~4米,往里渐矮,高约2~3米,顶部有石花,钟乳。再往里一小洞深约7-8米,匍匐方能过去。过小洞,豁然开朗,是一大厅,圆形,直径10米左右,底部有一漏斗竖井,深不可测,相传撒上麦糠后三天三夜便从泉河头龙湾中流出,此为传说,但在五十年代初有猎人缒绳而下,20米后掷下石头,一大会儿才能听到击水声。因为该洞下深而险至今无敢探险者。

此洞在当地有一美丽传说,流传至今。据传洞里住有一niania(当地意为修炼成仙的娘娘),娘娘慷慨大方,山下附近村民如有红白公事,都去洞里找娘娘借锅碗瓢盆等,娘娘一概不拒,大方出借,渐久,经常有小人不讲信用,借而不还,娘娘生气,关上山门(洞口似有关山门用的石槽,难以解释),永不开门,从此与外界失去联系。我想这可能是先人用故事警示后人,民无信不立,诚信为人之本,德不孤,必有邻也!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传说中洞口关石门用的槽沟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与村遥望有一东山,半腰处有一泓山泉,自记忆起,不知流淌了多少年。此山因泉得名:泉子。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泉子枫叶披红装。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沿泉子盘延而上至东山顶。东山顶主峰575.2米,站在主峰眺望,整个山脊陡峭削壁,蜿蜒曲折形似蟠龙,远看苍山如海,蔚为壮观。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渡阴山。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站在东顶之上鸟瞰小寨。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小寨山,别名双崮寨,海拔510米,居村之东北,双崮突兀寨顶之上,寨孤且险,四周皆是陡峭悬崖。唯一上山之路在寨西侧,贴石壁而上,现在尚留上山栓绳用的石孔,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是古人防捻军和土匪的避难所。 山上十几间石屋是清同治初年所建。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进小寨必经之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古人上山凿出栓绳用的。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在如此险峻的山上,竟见磨面用的磨盘,那一块块沉重的青石板,那用双手一点一点凿出的水池,足见当时百姓生活之艰辛,令世人叹为观止,当思当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也。

磨盘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石臼,古时舂(chong)米用的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与小寨遥相呼应之处,有一山洞名曰:任家洞。相传为本族人(小编为任氏后代)耕耘歇息之用,洞内宽阔有余,有钟乳石大小不一,形态各异,随处可见,时有甘冽山水渗出。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已有0人点赞
新房

内容页尾部广告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