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博山山水】夹谷台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博山公众号 / 正文

内容页通栏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博山山水】夹谷台

原创 成龙之龙2017/12/04 09:59:57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方志博山 作者:西冶街网 1413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夹谷台山势东西走向。主峰有三层,每层被峭壁所分割,各层中间为草坡,山顶较平坦。夹谷台为石灰岩结构,白石裸露,树木很少,山腰以上差不多全是杂草和裸露的岩石。山腰以下柏树居多,杂以梧桐、国槐、黄栌等。西面的附属山头北岭头绿化较好,柏树居多。南面的附属山头庙顶山植被丰厚。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夹谷台)

        夹谷台南的石门村,古代是交通要道,处于齐国和鲁国的交界地段。相传春秋时鲁定公会盟齐侯于夹谷台。《春秋左氏传》(杜预及服虔注)、《史记》皆云:夹谷在东海祝其县。《高氏地名志》谓淄川县西南三十里,有夹山,一名祝其。《一统志》以为夹山在淄川县西南三十里,旧名祝其,其阳即齐鲁会盟之处。而《莱芜县志》则谓夹谷即县南三十里新泰县之夹谷峪,为齐鲁会盟之处,未知孰是。”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寨门)

        夹谷台洞群在夹谷台1层与2层悬崖之间及底层崖根处,分布着众多山洞,主要有夹谷洞、朝阳洞、心洞、大瓮洞、阁老洞、大、小鬼洞、石窗户等。洞深15米至80米不等,最深为心洞。夹谷台可以说是洞群的世界。关于夹谷台洞群,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段故事:很久以前一仙女到此,听说夹谷台上有100条山洞,洞中流水潺潺,洞外景色幽美,于是,她来到山上数洞,数了九九八十一遍,结果都是99条,心想明明是99条,这里的人都说是100条,真是骗人。一怒之下,她在山顶跺了三脚,声音如五雷轰顶,山摇地动。当人们听到巨响,前往观看时,那仙女早已乘彩云向泰山方向飘去。原来,在她数洞的时候,被自己的衣带遮住了1条。由于仙女怒跺三脚,100条洞穴震塌多半,现在只剩30多条了。此后,夹谷台也便不再升高,从此 只有700多米,而泰山则因有仙女居住而猛长,夹谷台无法与泰山相比。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龙王庙)

         龙王庙位于主峰西50米,依山而建,竣工于嘉庆年间。西面是悬崖峭壁,东邻白龙泉。白龙泉从主峰西侧悬崖下的石缝中流出,长年有水,可供几百人饮用。水大时泉水依山势奔流而下,酷似白龙,因而得名。

        古代夹谷台山顶有山寨,东西长约一千米,南北0.6千米,墙厚在0.5~0.8米之间,石灰岩砌成,现只存断壁残垣,唯有西边寨门一处,保存较完整。山寨内现有两座石屋保存完好,内有石桌、石炕等。是清末防捻军所用。

       在夹谷台的第二层悬崖约1米,宽约0.7米,为清代康熙十九年(1680)所刻蒲松龄诗碑 近年,在山的主峰新立蒲松龄诗碑一座,高2米,宽1.5米,上刻蒲松龄《夹谷行》一诗:

夹谷之台,其高不可端。苍苍冥冥,近接北斗栏干。扪萝登去,有鸟道一线,下临万丈,使人毛骨森以寒。猱走使能得上,到天门,胫欲酸。视台上数十余亩,其平如掌,万骑能安。俯首一南望,见群峰参差 立,俱就儿孙行。台以东,台以西,台以北,看至青天尽处,但有苍茫。台上坐久,石姑姑修修,千尺拱首相向,似道温凉。乃歌曰:“国家行觞,峨冠登堂。伏戎罢去,归我汶阳。可惜群婢来,千载为之哀伤。”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蒲松龄石碑)

登夹谷历诸险

孙之獬

  趾前十步九逡巡, 空翠苍茫眼费瞋 。

叶染霜威黄带赤,泉流松窟淡而醇。

草深每惮石蹲虎, 路窅多逢枫化人。

远嶂层层猿鸟绝,可知百二亚西秦。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摩崖石刻)

夹谷山怀古

淄川 袁藩 

泰狱东分灵气殊,千岩秀出一峰孤。 

云连碧海光如接,星摘天门势可呼。 

鸟道通时悬日月,石屏断处见榛芜。 

当年盟会今安在,齐鲁遗风入画图。

夹谷山怀古

淄川 张 熏 

惆怅高峰下, 登临欲望迷。 

烟岚连白岳, 云路接青齐。 

不见侏儒舞, 空闻野鸟啼。 

于今凭眺处, 芳草自萋萋。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山顶石屋)

夹谷台怀古

淄川 王珄 

高山拱揖谷萦回, 搔首悲歌吊古台。 

一却莱兵司马策, 三归汶地大夫才。 

仙人岭折林烟断, 饮马池荒风雨催。 

自是素王遗胜迹, 野云白日亦徘徊。


已有0人点赞
新房

内容页尾部广告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