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一代宗师 名重天下 鲁派內画开山鼻祖——毕荣九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博山公众号 / 正文

内容页通栏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一代宗师 名重天下 鲁派內画开山鼻祖——毕荣九

原创 成龙之龙2017/11/28 10:28:53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博山文化研究院 作者:李奕 157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毕荣九(1874年——1925年),字宁清。鲁派内画的创始人,出生在琉璃之乡山东博山。荣九九岁时,父亲雨亭去世,伯父云亭从莱芜回老家奔丧,料理殓葬事宜。伯父云亭是当地的著名画师,常年客居莱芜,以鬻画为生。从此在家教荣九、凝君两兄弟学画。荣九自幼聪慧、机敏、善学,逐步掌握了绘画技法。两年后,云亭去世,荣九和凝君离家外出,辗转至禹城,向城隍庙庙祝借厢房一间,为人画“书挂”之类,以此谋生。年纪稍长,就在博山开设“奎山堂”字号,经营油漆、书画、装裱、塑像等业务。清同治年间,北京艺人傅甘垣首创内画艺术,传至周乐元技巧已趋成熟,成为海内名家。但周在技术上很保守,作画时不愿人见。博山“协顺庄”的商人王风诰去北京做生意,设法进入周宅,见周乐元作内画用钩形竹笔。回博山后研习内画技术。清光绪十六年,十七岁的毕荣九从王凤诰那里间接地学得了北京的内画技术,引起了他的深厚兴趣,从此开始了他的内画生涯。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毕荣九首先对王的执壶方法加以改进。由于王没有亲眼看到周乐元作画,所以当他画内画壶时,执壶的方法是壶口向里,很不得法。毕荣九根据绘画者的习惯,改为壶口向外,这样,画家看自己所画的画面是正的,画起来得心应手。毕荣九对内画壶的“涮黑”工艺,也作过多次探索。原来,北京的内画壶自周乐元以后都是“涮黑”的,即将透明的烟壶内壁磨成沙面,博山内画艺人不得其法,毕荣九用当地出产的高级水晶琉璃料制成“仿水晶”鼻烟壶坯,先以铁丝一束,弯其顶端,伸入壶内,往复钩挠,不成,又以火镰、铁锅碎片,伸入壶中,加水摇晃壶壁仅出现一些划痕,又不成,最后用铁砂加沙浆入壶摇晃,效果非常理想,自毕氏至今近百年此法仍在使用。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毕荣九的内画艺术在生前极负盛名,曾去北京卖艺,与周乐元等诸名家切磋,除内画外,还擅长铺丝画、油漆、泥塑等。所作花卉颇近院体,山水,人物极度精妙。相传有北京客商来订购《一百单八将》内画烟壶。当时毕荣九年少气盛,不甘示人以弱,立即答应,但提出每个人物需二百吊钱的润笔。北京客商认为价格太高,无利可图,便放弃了。后经当地人渲染,成了毕氏画过“一百单八将,个个带腰牌”的内画烟壶的神话。当时山东巡抚张曜得了一件毕荣九创作的《云龙》内画园烟壶,十分高兴,即献给慈禧太后。太后欣赏后,倍加赞赏,从此毕荣九名重天下。不少官宦名流经常光顾“奎山堂”,也有外国客商前来观赏,订购作品。使得“奎山堂”云蒸霞蔚,热闹非凡。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毕荣九为人淳朴敦厚,亲邻后生有欲随其学画者,无不竭尽心力而教之。同辈友中有愿共同研究内画技艺者如孙罩普、薛向都、辛八等,毕皆与其相互切磋,毫不保守。家中房屋狭窄,学画者都充盈门庭一生清苦,了无积蓄,临终唯以内画烟壶一笥遗其后人。有入室弟子四人:王致富、闫本立、张文堂、袁永谦。王致富学成后干油漆匠,闫本立没有学成。袁永谦画艺日进,成为毕荣九之后的内画大家,在仁和成料货庄的逼迫下,制造了很多毕荣九的赝品。张文堂在日本侵华时期被迫改行作陶瓷彩绘,1954年被请回琉璃行业,重操内画旧业,与薛京万同为承前启后的内画老艺人,生前为省政协委员。毕氏子侄辈中随其学画的有四人:长子毕怀远,字宝三,学内画,但主要是给大料货庄仁和成画锚丝画。去世时36岁;次子毕恒远,学内画,后改陶瓷彩绘;四子毕悦远,学内画,早殇。毕凝君之四孑毕懋远亦随荣九学内画,亦画铺丝画。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毕荣九的鼻烟壶内画博采众长,在借鉴前辈内画大师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改进。他绘出了众多精细而又多彩多姿的作品,每件都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毕荣九的创作题材非常广泛,他擅画山水、走兽等,画面生动传神、构思奇巧、耐人寻味,并能在壶内题诗署名落款,富有文人画风格。他糅合了宋、元、明三代山水画的精华,采用工笔技法作内画,画面古朴精致。设色以墨色为主,但以淡彩作点缀,层次分明。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毕荣九一生献身于艺术,在内画领域,无师自通,成为一代宗师,是鲁派内画艺术的开山鼻祖。经过他的刻苦专研,和同时代的几位艺人共同努力,奠定了博山内画艺术的基础。他的丰功伟绩,永载内画艺术的史册。


已有0人点赞

内容页尾部广告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