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那些年、被康熙皇帝翻过牌的博山美食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博山专题 / 正文

内容页通栏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那些年、被康熙皇帝翻过牌的博山美食

转载 id542_88842017/10/09 16:57:23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王昌钰 作者:id542_8884 2828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康熙一生,曾几下江南总绕不开博山城。

原因是博山城中有他的恩师孙阁老--孙廷铨和博山美味菜肴引人稀罕。

为了此,康熙爷可谓兴师动众。

孙阁老、鲁菜引得康熙爷任性出行。


颜神镇也是小桥流水.山清水秀、三面环山和紫禁城的庄严大气不同。

康熙爷看着稀罕,便喜欢光临此地。

但来颜神镇一是来看望恩师另一个是为了美味。

从京城出发绕道到博山,随行人员众多,南下一次,动辄三五个月,可谓大费周章。可为了老师.美味,康熙爷管不了那么多,任性的说"走就走"!

相传清代康熙年间的一个深秋,夕阳下,霎时间哪斑驳陆离,五光十色的晚霞,把古镇大半个天空之城可发光的锦缎。

黄昏时分,这古镇山城迎来了一位至高无上的尊贵客人。他就是一代当朝皇帝----康熙。

康熙帝此次南行是途经泰安.济南,特意绕道来看望自己的老师孙廷铨的,孙阁老为了迎接当今圣上,特意准备了一桌丰盛的佳肴。待皇帝和诸多随行人员稍作休息之后,一桌豪华的民间丰盛菜肴,便很快呈现在皇帝的面前。


席间他和老师有说有笑,似乎对各种山珍海味不感兴趣,但此刻间一道色泽金黄,造型宛如宝塔的菜肴更感兴趣,这就是博山传统名菜豆腐箱。

康熙帝品尝完这道菜,顿感味道奇特,他在京城及各地吃过千万道御菜,用豆腐制作的菜肴也不少,什么麻婆豆腐,什锦豆腐,锅塌豆腐等等……像这样的吃法将豆腐做成小皮箱,从一侧面切开勿断与另一面相连形成箱盖,再将豆腐瓤挖出成为箱形,装上荤馅或素馅,填实用粉糊粘口,装盘摆成塔形,上笼蒸透后,加上海米、木耳、水笋、醋盐等勾芡,烧成酸咸适口的汤汁,撒上韭黄或蒜黄末,浇在豆腐箱上的吃法从未见过,于是他在众人面前连连称道!美哉美哉!!

这个传奇的故事在当地民间流传二三百余年至今、我也没有从任何资料中找到文字记载,是真是假并不重要。

但是值得庆幸的是自那时起,经过几百年无数厨师的不懈的努力,不懈创新和改进,使这道博山名菜香飘千里,进入了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和中国驻外大使馆的国宴,为祖国和人民争了光。为构建博山与世界对话的桥梁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一不完全统计,以孙连国、黄宗强、齐城富为代表的博山籍厨师还供职于中南海,钓鱼台国宾馆,北京人民大会堂等地,服务于国家高层机构的餐饮活动。现在,孙连国任人民大会堂涉外餐厅经理,黄宗强任人民大会堂西餐厅国宴大师,齐城富任外交部接待处餐饮大师,孙乐金曾任国务院第一招待所名厨。目前,在博山工作的国家级中国烹饪大师有10余人,他们是山东淄博的光荣、烹饪业界的自豪、乃至行业的领军人物!


以博山菜肴为核心的博山饮食,无论是名馆套餐,还是民间小吃,吃的是博山味道,品的是博山风情,牵动人心的是独具特色的博山饮食文化品牌。目前,博山已拥有34道中国名菜及13道中国名点。

博山是一座文化名城、旅游名城,饮食文化是它独特的品牌和名片。博山饮食文化,正以它脍炙人口、声名远播的魅力,受到人们的青睐。

博山,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烹调技艺、宴席规制,尤其是其鲁菜饮食文化,2006年被中国饭店协会认定为"中国鲁菜名城",并在《2006中国鲁菜发展情况调查报告》中确定"博山菜为鲁中菜的代表",世称"鲁中博山菜"。2013年,《中国饮食文化史》(黄河下游地区卷)一书中指出:"淄博博山是鲁菜的发源地,被称之为鲁中派系,其历史发端于西周齐国之时。"2016年,中国食文化研究会认定博山为"中国鲁菜发源地"。

博山以其地理优势,使食材获取的半径达到了最短距离,可以最经济、最快速地获取牛羊猪肉、海鲜干货、山货蔬菜、作料佐料、油盐酱醋等食材食料。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可以综合山东境内精于海货制作的鲁东沿海地区、多吸收他人做法的鲁西内陆地区和接受皇城饮食规制的鲁南地区的饮食文化特点,既可制作海货,又有借鉴吸收,还引进饮食规制。

博山进京的厨师、炉匠较多,以及官居京城的乡贤爱好饮食文化,是其成为鲁菜发源地的有利条件。孙廷铨、赵执信等进京为官,领略了京城及各地风味名吃,回归故里后,定会对博山饮食给予指点和提出要求;官居清廷阁辅的孙廷铨的长子孙宝仍荫官授任光禄寺掌醢署署正,专司内廷御膳汤料、调味等后勤事务,致仕后回籍定会将御膳多种要义传与乡里厨业界;琉璃匠人带着琉璃制作技艺分批进京城,长期品尝京城饮食,收入颇丰的炉匠回来后也定会带来饮食的变化。

据《齐民要术》一书的作者贾思勰记载,齐国饮食思想及技艺对博山饮食制作技术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鲁国是孔孟之乡,儒学的发源地,孔子的饮食观对后世两千多年中华饮食审美观念影响巨大,是中国重要的文化瑰宝。博山距离鲁国最近。孔子的饮食观念以及之后历史上孔府菜从宫廷引借的规制对博山饮食宴席的规制影响很大

在鲁菜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博山创造、传承着鲁菜的优秀传统技艺。涌现出一批名店、名厨、名菜,既有高水平的行业从业人员,又具有丰富的鲁菜菜品,还有完整的菜品规制。


博山煤炭、窑业、琉璃三大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博山菜的飞速发展。体现出的是博山大厨们的真功夫,是精致的烹制、高雅的调味、美味的提炼。正如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写的"茄鲞"一般奢华、经典、光彩照人。博山菜引领改革的宫廷御菜博山豆腐箱,继承了这些特点,实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进一步升华和飞跃。



博 山 菜不 仅 享誉齐鲁大地,而且享誉中外。据不完全统计,走出国门的博山籍的大厨们分别是肖成云曾派驻中国驻美国大使馆、赵宝玉曾派驻过德国大使馆,后来去葡萄牙自主创业,于滋德曾派 往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许聿瑞在 约旦大使馆、武光春在毛里塔尼亚 大使馆、苏文生在美国华盛顿大使馆。还有许许多多的博山人在全国各地乃至在世界各地从事烹饪事业,使以博山菜为代表的鲁菜遍及 全世界各地,让博山的饮食文化在世 界发扬光大!

让我们红尘做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



已有0人点赞

内容页尾部广告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