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内容页通栏
雁门寨位于博山区东南部,南接太平山,北连蟠龙山,面积约十平方公里,主峰海拔9 3 7米。山势高峻挺拔,狼牙怪石横列,悬崖峭壁如削。北面的绝壁上又耸起两块拱形巨石,呈丫口状, 洞开南北视野。 这座山为什么叫雁门寨呢?就得先从雁的故事说起。
1 9 4 2年1 0月,我军四支队驻扎雁门寨时,一群大雁在天幕下排着“人”字,由北向南缓缓飞行。正在这一带血腥镇压解放区人民,制造“无人区”的国民党新编四师师长吴化文洋洋得意地踏上一座小土丘,望着雁群,命令他的“王牌”一营营长以雁群为活靶子,开枪射击,以显示一营的枪法准确,为全师树标,并妄图威镇雁门寨。也不知抛出了多少箱子弹,闹腾了半晌,谁知连一根雁翎也没拣到,却眼巴巴望着整齐的雁阵,唰地一下降落到雁门寨上去了.吴化文勃然大怒,朝一营长脸上砰砰叭叭就是十来个耳光,并骂他是饭桶、草包! 这时其他营的士兵们, 有的捂着嘴笑,有的做鬼脸伸舌头……此番情景, 吴化文看得一清二楚,但又不好指责士兵.为杀一儆百,出出胸中的怒气,便当众毙了一营为头的枪手。吴化文本想威镇我四支队.可万没想到出了大丑, 这消息传到雁门寨, 战士们无不捧腹大笑。
雁群降落到雁门寨可乐坏了伙佚大老沈。老沈是马踏湖畔的人,自幼种苇、养藕,生活在湖边,对大雁有着特殊的感情。他望着草丛中蠕动的雁,寻寻觅觅、 觅觅寻寻的神态,简直看入了迷,甚至两眼都发了湿。也许他回忆起了童年在湖边拣雁蛋时,被财主用镰刀砍伤了手的事吧?不知是出于爱恋还是同情,他把自己的饭食施舍给大雁们吃,大雁也不悭吝,临行前还在草丛里留下了好多好多的雁蛋呢。
雁群在此逗留了数日之后,便整队起飞了。战士们以及老沈,挥舞着毛巾吆喝着“来年春天再来做客呀!”雁群在头顶盘旋了一阵,摆出一个“人”字, “归啦哇啦”地讲了些人们听不懂的话,又演变出个“一”字来,飞走了。
雁队飞过沙帽,池上、紫峪,韩庄一带上空时,正集结兵马要夺取雁门寨的吴化文,猛听到头顶上的雁叫声登时火冒三丈,命机枪连朝天扫射。雁群一忽儿犹如风卷豆叶,一忽儿变成远方的黑云,最后贴在天幕上,似消未消,很象一个“了”字。有的士兵悄悄嘀咕: “了”就是完了的了字,这是出兵不祥的兆头。还有的说: “天意哪!天意哪!”吴化文也觉得奇怪,信口问他身边的副官: “雁阵不是人字形,就是一字形,今天为何此队形?”这副官司是当地人,便给他讲了个“伤雁杀身的古老传说——
战国时期,这里是齐、楚两国的边界,当时并没有雁门寨这座山。楚王善骑马射箭,经常围田打猎,杀害珍禽异兽,这事被泰山奶奶知道了,就变成一只大雁,假装在他箭下受伤落荒到这里。楚王持弓箭,紧紧尾随。只见前面低飞的大雁双爪朝地一抓,顿时天地轰鸣、巨石犹如破土春笋,节节拔高,眨眼之间,雁伴山石直上云霄,形成了一座三顶横空,环壁绝陡的高山,使骏马难以追捕,楚王不肯罢休,于是,他便拉弓箭,但弓怎么也拉不弯,拉了半天,连吃奶的劲也用上了,箭才射了出去。说也巧,箭头射中了一方峭壁。豁然显现出了一个雁翅形的门户……没多时,天空飞过一群雁,相继飞进了那门户。楚王因用力过猛,大口吐血,累死在山脚下了。从此,人们便把这座山命名为雁门山,后又演变为雁门寨。副官讲完了故事,吴化文只是低头不语。
吴化文这次以十七个营的兵力围剿我只有十六人的四支队,结果却吃了败仗,伤亡残重,只好不了“了”之。从此,雁门寨的传说越来越广。越传越远,越传越神……
搜集整理者;孙迎谟,
内容页尾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