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纯阳洞传奇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博山头条 / 正文

内容页通栏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纯阳洞传奇

转载 成龙之龙2016/12/22 14:15:05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网络 作者:西冶街网 139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博山区东万山村纯阳洞内有一碑,碑上刻有这样一段记述:“昔有人裹粮携伴,篝灯深入,数十屡后,玉乳倒垂。灵芝雪莲,龙蟠虬挂。愈进景愈幻,万象缤纷,莫能状似笔舌。再入闻波涛汹涌声,始俱而返。”原来这段碑文连着一个古老的传说……。


少年马启全,自幼父母双亡,家境贫寒,十岁那年就给地主放牛,周家的少爷常常欺侮他。他十五岁这年夏季一天,放牛归来,小少爷拧着他的耳朵按在地下当牛赶,他实在忍耐不住,把这小少爷摔了出去,不巧正撞在拴牛桩

上,这小少爷本来瘦骨嶙岣,先天血气不足,那里受得了这一惊吓,顿时眼珠翻了两翻,就咽气了。启全见状,拔腿就跑。周家纠集家丁连夜四处捉拿他。


小启金在东山庄稼地里周旋了半日,天黑就栖身到这纯阳洞里来了。这洞初入很坦敞,渐往里走,便异常狭窄,几难容身。平时人们害怕里面有狼虫虎豹,不敢入内。小启全明白,如被周家捉住,必死无疑,那里还顾得了这些;先保住性命要紧。想到这里,他便侧身匍匐潜入深处。在里边熬了三天三夜,饥饿就不必说了。


这天半夜,小启全蜷缩在石台上,似睡非陲,梦眼恍惚,忽见眼前站一放鹤童子,言道:  “仙鹤引路,即可求生。”言罢,童子不见了,只见一白鹤,哦~哦~哦叫了三声,向洞内深处隐去。小启全立即跳下石台,匍匐尾随。洞中时而狭窄,时而宽阔,时而上崖攀登,时而下坡滑落。不知爬过了多少石崖,也不知经过了多少时辰,只听水声汹涌,风声呼啸,却不见白鹤哪里去了.小启全并不害怕,他骑在石壁上眺望,发现远远有一道白光,他便向那白光处爬去,原来这是一个洞口。洞口下临大海,浪涛拍石,哗哗作响,回首仰视,悬崖绝壁,荆棘丛生。他只好攀着树枝向上爬。累了,他躺在草地上想到了自己苦难的身事:父母早亡,如今又惹下人命大祸,如何是好?便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但转念又想:  “仙鹤引路,即可求生”,又挣扎着站起来,继续赶路。饿了,摘山桃野果充饥,渴了,喝石缝里的泉水。这天傍晚,他爬过一道山梁,忽然发现山坳里有炊烟灯火,他喜出望外,便直奔那个山坳而去。


小启全走近一看,亭台楼阁,好不阔气,原来是钟鸣鼎食之家。院墙周围有河水环绕。他脱下衣服,攀着柳枝,涉过河去。来到那朱漆大门前,刚要叩门,突然大门开了,迎出一位鹤发童颜的老头儿,笑道: “孩子,我已出来迎你多次了。为何这等时候才来”?启全又惊又喜道:“老伯,恕我不敢相认。”老头儿大笑起来:“屋里说,屋里说。”说着来到客房,坐定之后,老头儿才说我姓胡,以后就叫我胡伯伯。我与你爹是旧交,你从小父母双亡。自然不记得我了,听说你遇到大难,要来我这儿来躲一躲,造化,造化。  老头儿一席话,启全愈加惊奇。心想;我的事,他怎么知道呢?只听胡伯伯接着说:  “我膝下只一个女儿,你就权作我的儿子好了。”回头向楼上喊到:“琼花,快下楼来见你弟弟”,只见一位苗条少女从楼上下来,径直来到面前,躬身施礼。小启全脑子一闪;好面熟啊,似在哪儿见过,正迟疑间,胡伯伯说;“快领你弟弟去换衣服,到饭堂用饭。夜里你们姐弟都在楼上安歇。”


楼上只有一个床铺,如何安息?一连两个夜晚,琼花姑娘通宵在灯下刺绣,小启全独自睡在床上,一觉就到天亮。 第三天晚上。启全在灯下看书.琼花再三催其休息,他只是央求道:“姐姐不睡。我也不睡,我要陪你到天明。”琼花执拗不过,说道:  “我上床睡觉就苦了你,你的魂魄会远离而去。”启全不信,要她试试看。就在琼花熄灯上床时,恍惚间,启全如入混沌之境,一时似在风上浪尖,一时似在悬崖绝壁处。折腾了半个时辰,又恍惚间醒来。定睛看时,琼花合衣掌灯端坐在床沿上,正向他微笑。启全惊恐万状。琼花道 ;“我有恩未报,实不忍心害你。你记的去年夏天在黄花峪神仙洞那次相遇吗?”一句话提醒了启全,原来她就是那黄花峪洞中的放鹤童子。不瞒你说:  “我家全是狐仙。只因母亲过早去世,父亲一心求长生药,这药要用七个童子鲜血液从每个童子身上取七七四十九滴,再用立秋日菊花露三钱,梅花霜三钱,合成一剂,每日念长生咒四十九遍,此药三年后,即可服用。你这是第七个童子了,待三七二十一天之后,方可取你的鲜血配药”。启全听罢,已吓得昏厥在地,醒来之后,忙不迭的喊求姐姐饶命。” “莫怕,我既将实情相告,就是设法救你。我自幼读百家经典,领悟到凡神、鬼、妖、魔只是道貌岸然,远不及人间凡俗,和睦相亲,夫妻恩爱,我早有思凡之心,但妖囊在臂弯皮肉间,凡体不得靠近,因而我上床脱衣时,你的魂魄便远离而去。我若除去妖囊,不仅可以救你性命,还可与你配成夫妻。那次在神仙洞相遇,我即有倾慕之心。明天,天气尚好,你借外出游玩之机,划船到崂山太清官,求教于智清道长。”启全点头称是。


翌日清晨,启全假借外出游玩,向老狐仙辞行,划船向崂山方向而来。到了崂山,进太清官,焚香叩拜完毕,探问智清道长。道童引他到道房来叩见智清道长。他上下打量启全一番后说:  “你满面愁容,一身妖气,定有大灾大难。”启全连连叩拜道:  “弟子特意前来求救。”便如此这般细述了一遍。智清道长听后说:  “既然那女子愿意从凡匹配于你,就不要伤害于她。这里有符一道,你拿去,让她贴到臂弯处,妖囊即除。你在此处不可久留,否则那老妖会害你二人性命。明天是七月初七。晚上我竖起镇妖宝剑,如见崂山顶红光,你们即可逃离。”启全一一记在心间。谢别道长,匆匆返回。


启全将智清道长的嘱咐一一告诉琼花。晚间。琼花将那咒符贴在臂弯。妖囊即刻除去,琼花自此从俗。


翌日晨起。老妖见女儿衣冠不整,鬓发离乱。一身俗气,便知女儿夜间已接进了凡体。恨得咬牙切齿便想将他二人一块除掉。但光天化日之下不好施展妖术,乃至傍晚,又看见那崂山顶红光触天,老妖躲在屋里半步不敢出门。这

时,启金琼花二人打点行囊,琼花嘱咐道:  “你只伏在我背上。紧闭双眼。”言罢,挥笔在墙壁上写下,“果真修道长生不老,不如从凡采桑种麻。”然后就地画下两个十字,双脚踩上.口中念念有词,于是乘云裹势直奔正西方向而来。及至五更拨云下望,已到陕西潼关;降下云头,便在太皇宫住了下来。


据传,后来,启全琼花生下两个儿子,大儿志性,二儿志情.到清末光绪年间,由志情的儿子马静遵从祖父遗嘱,寄资东万山的马世家族,重修纯阳洞,本文开头引用之碑文,  是录于此碑碣。



搜集整理者:马文庄

已有0人点赞
新房

内容页尾部广告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