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福山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博山头条 / 正文

内容页通栏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福山

转载 2015/06/18 08:36:31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 作者:佚名 650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福山

  福山,原名“复山”,又名“风凰山”。坐落在池上镇杨家庄西,主峰海拔611米,森林覆盖率为50%以上。站在山顶极目远眺,青山绵绵,此起彼伏。北面最高峰为雁门寨,西面最高峰为“三山”南面紧挨着群峰逶迤的北坪,东面遥相对应的是波光粼粼的拦住湾水库,可谓依山傍水,风光宜人。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只凤凰从远方飞来,它又累又渴,在空中搜寻着有水的地方,忽然前方一眼清泉从山间喷涌而出,凤凰从天而降,喝着清洌的泉水,顿觉清凉。但倦意袭来,凤凰懒得飞起,于是化为此山,故曰“凤凰山”。福山极像一只卧着的大凤凰,山南面是凤凰头,正对北坪“三换肩”(因此处山势陡峭,担柴夫下山须换三次肩方可下山,俗称“三换肩”)。离凤凰头不远处,有一清泉,就是当年凤凰饮水的地方。凤凰的左翅向东展开一直延伸到池埠村,右翅卧在嘴和脖子下面,未能展开,这就是山西面的层层石崖,其尾向北延伸与杨家庄相连,其躯干就是主峰福山。人们说凤凰不落无宝之地,落则给山里人带来福气,故又名曰“福山”。
  福山系青石山,山间郁郁葱葱,树木以槐树为主,杂有柏树、杏树、桃树等。山林茂草迷离,藤葛缠绕,春暖花开之季,山上杏花、桃花、槐花次第开放,加以满山野花竞相争艳,仿佛给山坡披了节日的盛装。山东面小路边有古老的柏树,盘曲的枝干似在欢迎远方的客人。
  在福山主峰原有一座古老的庙院,规模宏大。北殿是大雄宝殿,西殿是泰山奶奶殿,东殿是十大夫殿,南面是玉皇阁,各殿中均有塑像,殿内壁画色彩鲜明栩栩如生。东殿塑造了医圣张仲景、神医华佗、药王孙思邈等十大名医。在殿旁有一狐老师殿,传说狐老师是一位狐仙,道行高超,人们遇到疑难病症,前去求它救治,如果心诚病立即就会痊愈。
  在庙院的北面原有一座无梁殿,据说一位得道术士,看出凤凰卧于此处,山下的杨家村会生出治国安帮之能人,于是术士顿生歹念,招来匠人在一夜之间盖起无梁殿,压住了杨家村的风水,后来人们将无梁殿拆掉了。
  老人们讲,以前寺院兴旺的时候,每年九九重阳节都要在此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小商贩到寺庙的小路两旁摆满琳琅满目的商品,为慕名前来的游人香客服务。
  如今的寺院由于历史的变故,只有翻修的北大殿和一道山寨式拱门了。然而每年重阳节,仍有很多香客前来进香,那一天院内香烟缭绕,乐声动天,仿佛让人重温那逝去的古老岁月。
  福山又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曾是清同治元年淄川农民起义领袖刘德培聚众起义的地方,福山也因此而闻名遐迩。当时起义军曾在此屯兵驻守,杀富济贫,山下的池埠、杨家、北崖等十数个村庄,则是刘德培播下起义火种的第一个根据地。
  续修 《博山县志》载:“复山,县东南九十里,今名福山,鲁山支阜也,上建庙宇,有石寨、古松,林木耸杂。同治元年淄川刘德培啸聚于此。”此山庙宇历经破坏,到五十年代初刘德培在墙皮上的题诗尚有十多首,只是有人凭记亿传下了一首:“旌旗动处又催兵,鼓角轰鸣正五更。卧听满营人马喊,一钩残月挂荒城。”颇有作战气魄。
  十九世纪中叶,清廷腐败,民不聊生。在太平天国的影响下,淄川县城爆发了刘德培领导的以“抗漕”为导火线的农民武装起义。从1860年刘德培呈文抗漕被捕获脱,到1861年第二次抗清胜利,从秘密准备起义到公开树起反清大旗,直到1863年3月清政府调遣蒙八旗劲旅僧格林沁部血腥镇压了这支农民起义军,前后历时四年。刘德培坐福山,杀乡吏,求贤人,占太河,助捻军,震撼清廷,至今当地人民还流传着“刘德培坐福山--万无一失”的歇后语。
  抗战爆发后,寺院受到严重破坏。解放后,人民政府重新修缮了北大殿,改为烈士祠。1970年在山腰处建起了福山中学,1993年学校搬到山下与李家中学合并。
  今日福山亭台庙阁遗迹全非,只留下残墙断壁。古人西去,青山依旧,当地人民正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着这历经炮火洗礼的福山。

已有0人点赞
新房

内容页尾部广告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