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汉王寨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博山头条 / 正文

内容页通栏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汉王寨

转载 2015/06/18 08:36:31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 作者:佚名 167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汉王寨

    《续修博山县志》载:“县东南五十里,峭拔特起,淄水环其左右形势险要。清咸、同间青杨、下庄两社村人避难于此。西北遥与肖泰山相犄角。”
    汉王寨的命名不知源于何时,当地人有如下传说:有一个农民起义领袖自称“汉王”,率众占据此山,官兵来剿,屡攻不上,便围而困之。山上缺水,不消十天便会递出降书。岂料半月之后,山上人竟洗衣晒于寨墙上,官兵认定不缺水,攻不上,困不死,无奈只好退兵。原来这是寨上一计:凡人畜尿液积而不弃,汉王令下之后,兵民洗衣共同凉晒,表示寨内蓄水之多,因而又有人称此寨为“旱王寨”。
    又传说,元朝至顺皇帝荒淫无度。文武群臣朝君暮仇,致使天下大乱,群雄争霸,当时自立山头称王者多达几十处。田丰就是占据山东的王者,自封“汉王”。群雄混战申,田丰屡屡战败,在一片追杀声中,逃至鲁中,盘踞在今日的汉王寨上。太祖洪武金陵封王时,为荡平天下异已,奠基明朝大业,该年仲秋时,田丰被明朝御林军围剿,田汉王被带到离汉王寨东南二里地处砍头斩杀,至今郑家庄南有地名叫“绝头地”。“汉王”的坟墓在该村正南的桑杭,现在六十岁的老人尚有记忆。
    汉王寨主峰海拔513米,处于淄河上游的下庄支流和瓦泉支流的交汇扯。除南边有一小岭(火石岭)而外,孤立突起,全是石灰岩构成,三面悬崖百尺,唯东南方稍缓有小路可登。山顶平坦多种刺槐,颓墙败垣,狼藉满目,除炮台尚有残址外,无碑刻可寻。历史事件多有传说,然而,却少见文字的记载,较为可靠者是马鳌起义的驻地。
    马鳌是明未清初人,家居南博山。《马氏族谱》载为第七世,约生于明刀历初年。其父马任仲早故,有弟早夭,因生计所迫,少年即起反心,率族间兄弟,浪迹江湖,年十八已“闯九省响马。”估计中年以后长驻汉王寨,后因在南博山赶集买鞭炮甚多负背上。为仇者点燃,爆炸死于非命。据考证,马鳌族人曾遭官方镇压。在咸丰未同治初年,捻军多次来到博山。汉王寨成为南博山、郑家庄、王家庄的避难所,在民国初年土匪蜂起之时,也是老百姓的避难地。据老人讲,当时寨上有一种俗名“老汉子咳嗽”的大型土炮,能打出数里之遥,震慑了土匪。
    汉王寨上建有畜水池一个,除拦蓄山上之水外,避难时,寨民也可排队从寨东侧“板倒井”内用水桶传水上山。
    汉王寨西侧悬崖上有古洞莫知其深。相传撒上麦糠后三天三夜便从泉河头龙湾中流出,此说虽不合理,但在五十年代初有猎人缒绳而下,20米后掷下石头,一大会儿才能听到击水声。因为该洞下深而险至今无敢探险者。这洞名子起得也怪,叫“nia nia洞”,字典上找不到这个合适的用字。
    汉王寨植被一般,开发价值不是很大。
已有0人点赞

内容页尾部广告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