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内容页通栏
诸 葛 井
在北博山镇南沙井村以北的淄河滩上,有一眼创修于乾隆初年的古井,此井水非地表水,而是从60米以下的深水层注涌而出的。走上硕大无比、高于地面2米多高的井台,来到铁井口旁俯视井中,井水颜色深如墨绿,井中之水总是高于地面。透过井壁,汩汩井水涌出井外,涓涓水流清澈透明,形成水湾。此井水质独优、清冽甘甜、沁人心脾,属天然矿泉水,暑夏畅饮清爽透骨,冬天水温则如春暖热气蒸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现在诸葛井已被南沙井村的金牛山矿泉水厂充分整合利用。
据传说博山地区有72诸葛井。因此井最深,井台最大,(当年井台方圆约200平方米,都是用重大一吨的石块垒砌)水质最佳、供水覆盖面积最大(淄河上游东西30里地村民均取水于此),又称“博山第一井”。此井井口不同于一般,乃一生铁铸成,重达半吨,此井口直径90厘米,厚15厘米,由于取水的人多,加上长年累月被井绳的磨擦,在井口内壁上,有深浅不等的99道绳痕清晰可数,最深的达4厘米,若在石制井口上磨出此痕迹,不足为奇,但在这坚硬的铁井口上磨出数量之多之深绳痕的现象实数罕见。道道沟痕记载了当地百姓几百年来的艰辛与劳苦,至今仍广为流传一句民谣“沙井庄、铁井口,上面烙有99道垭巴悠”。诸葛井自创修近300年间,大旱数次,从未干涸。
沿北石公路至南沙井金牛山西麓拐弯处有一四棱碑,矗立在石马干渠下面的青石台上,此碑四面皆为字,内容言简意赅,记载了乾隆年间两次凿井的经过,碑文系行草书写,潇洒流畅,深得读者和书法爱好者的喜欢和好评,这一四棱碑作为诸葛井一象征文物,1995年11月5日被列入了我区文化部门重点保护文物。沙井诸葛井、铁井口、四棱碑,在博莱两地名扬遐迩。
由于井水造福于子孙后代,饮水思源,这井引起后人无数的遐想,引起了后人对其祖先的追思与仰慕。
内容页尾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