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内容页通栏
赶集
鹿奉俊
赶集,凡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会“赶”过。集市上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最多的让人青睐的还是那些老乡自家种的瓜果蔬菜、自家养的山鸡、自家编织的提篮、自家酿制的醋、酱油、地瓜干酒,还有自家精心制做的各种地方名吃……
集市上的东西既便宜又实惠,赶集已成了老百姓既亲切又喜爱的一种购物方式,拟可胜过当下盛行的网购。
距离我们村西有五里路的池上集逢一排十,东有七里路的李家集逢三排八。每逢此时,十里八村的乡亲们就会纷至集市购买一些生活必需品,有的人哪怕家里啥都不缺,也要赶集转市,图得就是一热闹,图得就是一个碰碰老熟人,叙叙老友情。
集市上一般在临近中午时分结束,届时,商贩们准备收摊,来赶集的老乡们大都会满载而归。如果你在商贩将要收摊之时来购买东西,那必定会更便宜。
我小时候经常跟着母亲去赶池上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那时商品匮乏,购物凭票证。赶集得会赶,要提前打听好都是谁家要去赶集,吃罢早饭,手挎大提篮,在村前路口汇聚,为的是一路之上格伙可好说个话,藉以联络感情。
从集市回来的时候,有推着塑轮木车子的,见谁买东西多的,就顺便捎上。如果碰不到这方面的机会,我就和母亲抬着东西往回赶路。那时候,母亲为了让我省点力,总是把东西拉近她那头。现在想来,虽然当时走六、七里的山路很累,但心里却是满满的幸福。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里吃的、穿的、用的都不缺了,任何东西也可以随时网购,可我们还是想去赶集。在集市上可以看到有的人拎着一颗大白菜,有的人托着一块嫩豆腐。有的人提着些零七八碎的小东西,还有的人,甩着空手,光转不买的……
虽然现在集市越来越少了,但多少年来,赶集已成为老百姓心中的一种节日和习俗,就像现在的“双11”,有时候并不是自己真正需要买点什么东西,而只是自己的一种心理需求,哪怕啥都不买,转转看看也是一种自我享受。
从赶集到网购,反映了人们生活的变化。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国家的强大密不可分,这是改革开放缔结的丰硕成果,也是城乡人民的幸福。
内容页尾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