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鹿角山游记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博山头条 / 正文

内容页通栏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鹿角山游记

原创 成龙之龙2019/11/10 19:42:09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 作者:老孙 43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19年11月5日,天气晴朗,老友团游鹿角山。

  西眺鹿角山全貌。

  鹿角山在源泉镇中皮峪村以东,是博山区与淄川区的界山,主峰海拔843米,因从远处看群峰簇拥,形同鹿角而得名。该山又分为大鹿角山、小鹿角山、秤砣顶(北顶)三个峰顶。

我们这次登上了大鹿角山峰顶。

  鹿角山因其高峻、险要又与马鞍山相望,在抗日战争时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一九四二年三月,日伪军三百余人向我鹿角山发动了第一次进攻。当时山上有完整的围墙、工事、寨门,加之上山路崎岖险要,又有小鹿角山和秤砣顶两峰分立左右,火力交叉掩护,互为策应,守卫此山的第七区区中队英勇抵抗,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此次战斗共歼敌五十多人,我五名干部战士英勇牺牲。其中时任班长的源泉镇郑家村人郑启才,在弹药打光之后带领全班战士打开寨门冲下主峰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搏斗。郑启才会武功,手舞两把大刀对付四个鬼子而面无俱色,不幸脚下一滑,跌入一石坑内被敌杀害。后来村民们将其尸体掩埋,并在主峰崖下一石洞内为其塑像,称郑启才烈士祠。

一九四三年二月,敌伪又纠集2000余人向鹿角山发动了第二次进攻。这次守山部队除区中队外,还有八路军主力部队方营长率领的一个排,战斗中我军有效地利用了鹿角山的有利地形,打得灵活巧妙,有声有色。战斗开始,敌火炮轮番轰炸,飞机低空盘旋扫射,我军在方营长指挥下沉着应战,在敌爬到离寨门十几米远时,机枪手榴弹一齐开火,把敌人一次次压下山去。当时山上有一面大鼓,只要听到方营长“叭”一声响,马上是机枪一阵齐射,然后是鼓声震天,日寇汉奸闻之丧胆。敌酋见地面进攻不能得手,就命令部队后撤,让五架飞机轮番轰炸,我守山部队立即组织火力对空射击,结果击伤敌机一架,使其冒着黑烟狼狈逃窜,最后迫降在辛店。敌人的这次进攻又以失败而告终。

第三次战斗发生在同年六月。敌人吸取前两次失败的教训改强攻为偷袭,加之敌特混入我内部,使敌人这次偷袭得手。当我发现敌人时,秤砣顶小门和小鹿角山己被敌人占领,主峰遭到敌人两面火力夹击,守山部队见不能守就冒死突围,结果有十三人壮烈牺牲,鹿角山遂被敌伪四师占领。
一九四四年敌被我军赶跑,为防山上设施重被敌所用,房屋、工事、围墙等都被我拆除。

  中皮峪村村碑

  早上7:30,我与钱.王二位大哥及李大哥兄弟二人共5位在山头集合,李大哥的堂弟是首次参加活动,我们诚心接纳.热烈欢迎!用完早点后乘13路公交车至源泉,改乘出租车行4公里至中皮峪村后,弃车徒步登山。

  山里人总是那么质朴,那么热情。我们在中皮峪下车时遇见一位村民,不等我们开口,对方便主动搭话,听我们说要爬鹿角山,便详细介绍上山的路,并与我们同行一程,使我们十分感动,衷心感谢父老乡亲们!

  左边这位乡亲与我们合影。

  带我们启程,并一再叮嘱:顺着岭走,不要到低处去。

  登上山间羊肠小径。


  路边柿树果实累累,红红的柿子寓意红火.顺利.如意。谈论.欣赏红柿,使人心情愉悦。说说笑笑中,疲劳飞至九霄云外。

  这两个柿子好像有点特别,拍下来。😁   😁☺


  道路被泥石流破坏,绕过去。

  停看身边密密柏林,远眺几乎到达山顶的层层梯田,感叹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使秃山披绿,令荒山产粮。




  休息,喝点水,查查手机,看看山景。


  继续前进。


  对照地图,回头望,已翻过几个山头了?



  柏林间的路,走起来轻松一点。


  快到鹿角山主峰了,已看见峰顶。

  这里能看清鹿角山三峰。


  与鹿角山合影。






  主峰下盘山路边石缝中的清泉,上写"玉水"二字,天旱不涸,天涝不溢,令人称奇。

  转到鹿角山北,在这里仰视秤砣顶(北顶)是这样的。

  沿鹿角山东北的小径攀爬,至崖根,再寻找,路不见了。为避险,返回。

  山的东面为淄川区淄河镇的幸福嵧,其中西股村2014年新建停车场和生产路直通鹿角山山脚下。


  另寻登顶路,绕崖根找。

  崖根有多个山洞,其中两个垒上了门,可住人。传说附近郑家村的一马姓读书人,可能是羡慕陶渊明,夫妻二人来到这里,以洞为房,开荒种地,悠然闲适,与世无争,粮有盈余即周济众人,人求书问字也有求必应。一日,他在洞口石壁下面推磨,就在他转到洞里面的瞬间,洞口石壁轰然坍塌,整个磨盘和半截磨棍被压在下面,而他安然无恙,直到现在,附近村民还借此事教育后人要积德行善。


  终于找到登顶的路了,这是大鹿角山的南面。从秤砣顶的东北面,沿着崖根转到这里,已是转了秤砣顶和大鹿角山山崖根的半周多。

开始登顶。


  稍息片刻。

  崖壁上是文字吗?

  攀爬


  在将要到顶的这个相对平坦处有两个蓄水池。

  这个水池口基本为长方形(东北角因临崖而凹进去一块),长宽约为3米x5米,深约4米,凿有引水入池的水槽。令人惊叹的是池壁十分平整,可想凿造时花费了多少心力和体力。

  这个水池长宽与前一个差不多,只是已被乱石填塞,不知其深几何。


  再上去一层,青石台上有两个相隔不远的人工开凿很规则的圆坑,坑囗直径约1米,深约0.5米,不知是为存水还是别的什么用途。

  攀爬这些险峻的台阶。

  终于登顶了,这是大鹿角山的两个峰顶中北边的一个。

  巨石围成的这个场地,战时是天然掩体。

  向北看秤砣顶。

  透过黄栌红叶可见秤砣顶的峰顶。

  在大鹿角山的北峰顶留影。

  在大鹿角山北峰顶南望,近处是大鹿角山的南峰,稍远的三个峰是小鹿角山。

  从大鹿角山北峰沿原路向下走。

  来至北峰顶的南面,这里有个山洞。

  大鹿角山南峰,中间是南北峰之间的鞍部,鞍部宽约2米许,灌木杂生。从图中可看到鞍部西下方开凿的圆坑和方池。

  回望北峰及北峰的山洞。

  石崖上的秋叶红艳夺目。

  经过鞍部,自南峰底部西侧绕至南侧才有登南峰顶的路。登上去。


  在大鹿角山南顶北望北峰及秤砣顶。

  在大鹿角山南峰顶南望小鹿角山的三个峰。

  在大鹿角山南峰顶留影。


  在大鹿角山南峰顶环视四周,群山莽莽,村舍点点,黑虎寨.油篓寨.雁门寨……,尽收眼底。

  顺原路下山。



  回到中皮峪村,乘坐电话联系到的出租车至源泉,换乘13路公交车返回博山。

相约下次登小鹿角山和秤砣顶。


已有0人点赞
新房

内容页尾部广告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