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内容页通栏
【改革开放四十年】一个村庄的巨变——赵庄
改革开放以来,池上镇赵庄村两委抓住发展机遇,深挖产业优势,积极鼓励村民发展多种经营,依托自然优势,由单一的小农经济向工商业、旅游业发展。逐步形成了以“齐鲁之心”为轴心,放射性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建设、道路建设,以中、高端民俗农家乐为格局的生态旅游模式。如今,村民安居乐业,游客往来如梭,在“开拓、进取、创新、发展”的路子上,赵庄村率先走在了全镇的前列。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赵庄村——以农为主
赵庄村位于池上镇政府驻地东7公里,背依三官山,面临淄河水,隔水相望的是二郎山。村庄东西狭长,北高南低,面积13.36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底,全村共有居民572户,1380人,耕地面积5000亩。327省道穿村而过,村中一条东西向的大街与公路呈平行状。村中有两棵古槐,一棵1800年树龄;另一棵与它同时载植(据说当年北斗形状栽植7棵,如今只剩下这两棵,和一棵枯死的树桩了。也许同时栽植的那棵已经死去,又在原地生出一棵),只是显得特别年轻罢了。自古以来,赵庄村以农为主。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花生等,经济树不过是柿子、软枣和几棵老栗子树。
改革开放初期,产业开始转型,土地包产到户,山林承包到人,村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除了粮食,村民开始种植苹果、山楂等经济树木,种植桔梗、大青叶、黄烟等经济作物。
1988年,赵庄村成立第一个村办企业 “博山池上肥皂厂”,解决了部分村民就业问题。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逐渐萧条。
二、改革开放中的赵庄村——以农为主,向多元化发展
在镇政府的大力倡导下,1991年赵庄村开山造田,种植板栗980亩。板栗进入盛果期后,村民单项年收入可达几千元或上万元。
1992年至2000年之间,桔梗种植户达到100%。1999年,赵庄被博山区委区政府命名为桔梗生产专业村。2000年后,由于桔梗怕重茬,种植户逐渐减少,可是桔梗深加工业覆盖全村了。2001年,裕昌隆食品有限公司在村东的公路北建厂,拥有职工200多人。在他们的带动下,全村先后办起一二十家小型桔梗加工厂。规模大小不同,职工以家庭妇女为主,人数在十多人至四五十人之间。老板年收入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职工年收入也在几千元到几万元之间。
2000年,村民开始种植蜜桃。2004年,进行坡改梯治理,新增耕地600余亩,全部用于桃树、板栗等经济树木的种植。2010年至2014年,全村种植桃树户达到百分之七八十,年产甜桃1250余吨。种植户单项收入大都上万元,有些甚至高达四五万元。近几年,桃农们先后引进仲秋惠蜜、团圆蜜、沂源大黄桃、国红等新品种,经过实验,已初见成效。
2006年,许多村民建起养猪场。他们养种猪、母猪、膘猪和仔猪。养羊户也在逐渐增加,2014年达到二三十户。他们引进优良品种,科学饲养,收入都不错。同时,村内养鸡、养鸭、养鹅、养兔、养鱼、养蜜蜂的人家也大有人在。
2007年,通过土地流转,种植黄烟3000多亩,种烟户30余户,每亩地收入2000多元。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加上规范化的统一管理,赵庄村成为全区唯一一处黄烟生态生产基地。2012年,赵庄村与市烟草公司进一步合作,成立“淄博市博山区泽坤服务烟农合作社”,合作社向烟农提供耕地机器、地膜、有机肥料,负责培训人才、烤房建设、育苗等,种植面积延伸到沂源、南博山等地。
2011年至2013年,赵庄村先后成立博山盛梓源干果销售专业合作社、淄博博山畅园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盛梓源干果销售合作社拥有2000亩经济林,主要经营干鲜果品、蔬菜种植、储存加工,以及销售等。畅源合作社集中种植经济林,品种有桃树、板栗、猕猴桃。同时争取国家政策款,免费供应桃树苗、板栗苗几万株,并免费给社员栽种。2014年,建起一处标准化无公害蔬菜基地,占地面积100余亩,种植蔬菜品种近30个,年产量近30万斤。2016年秋天,合作社建成4000立方米的冷库,库存500吨,可保证村民的蔬菜、水果等及时保鲜。同年建成60平方米的蔬菜、水果化验室。化验室的成立,大大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村民和游客可以吃到放心产品了。
2016年,建造高标准农田3400亩。完成坡改梯水利工程建设项目3000万亩。此项目集中在村子北面,在黄土岭、四亩地、冯家林、西峪、北岭,自西向东蔓延。村内新打四眼深水井,各为120米、140米。沿生产路铺设管网50000米,建有6个扬水站,23个200立方米的蓄水池。此项目已覆盖全村80%以上的土地和果树。滴灌式水肥一体化已经全面展开。村外2公里的水面,在原来7道拦河坝的基础上,新建1道拦河坝,彻底完成了淄河上游赵庄段的治理。
三、高歌猛进,从多元化向旅游业发展
赵庄村拥有天然的旅游资源。村北有三官山,与三官山比肩而立的是八宝山、北坪山,村南有二郎山,与二郎山相连的是扫帚崖、米山、柴山,村中有千年古槐,村东有战国古墓群,村西有担山桥,村后有马驹湾,村前有明镜一般的淄河水……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早已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游人。
2014年,赵庄村开始修建旅游观光路。从二郎山到花林,途径米山、柴山、黏住峪,整整6公里。2016年,修建赵庄村东、村西的两条U形路。2017年,修建村后山上东西路,将两条U形路连成一体,且东与吴家台村后农耕路连成一体。至此,赵庄村旅游观光路即生产路在村子周围纵横交错,东西贯通,东连吴家台,南接花林、七峪,全长20多公里,且全部硬化。
赵庄村坐落在山东地理坐标中心。天时、地利、人和,赵庄村两委及时抓住机遇,就“齐鲁之心”开发圆点工程旅游项目,注册成立了山东园点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当年建起20多家中档农家乐,拥有标准床位160余张。2015年,在淄河南岸二郎山脚下新建农家乐一排,设床位24个,客厅、厨房、卫生间齐备,可为一些单位的小型会议提供最佳活动场所。2018年,在村后建起高档民俗院,内设两个套房,三个标准间。自外到内,既古朴典雅,又高档奢华。
村内先后办起四家大型饭店,即“水亿方山庄”“大地山庄”“惠多源山庄”“金海岸庄园”。同时,村内有菜肴店、猪头肉店、羊肉锅、豆腐坊、馍馍房、煎饼铺、快餐店等多家食品店。村内还有门市部、超市、经销点、建材商场,有汽车维修、摩托车修理等……这些大大小小的服务项目,既方便了游客们的生活与消费,也方便了村民生活。
四、改善生活环境,提升村民幸福感和满意度
2006年,赵庄大街第一次硬化,并安装路灯。2009年,村庄路灯加密。2013年,投资57万元,全面硬化村内街道20000多平方米,其中治理了300米长,10多米宽的臭水沟。臭水沟内安装了直径1米的下水道,上面硬化后可作停车场和集市场地。同年,全村300个旱厕全部完成改造。2014年,大街小巷全部增设路灯。
2014年至2016年,为了饮用水的安全,先后在庄后、在北沟、在三官山前打了三眼井,深为120米、 120米、328米。至此,这些深井水完全满足村民的用水需求和用水安全了。
2016年,为了方便村民的文化生活,修建了文化广场和文化大院,安装了12平方米的LED大屏幕。文化广场设有图书室、篮球场、体育健身器械等,开辟了36平方米的阅览室,已经拥有6000册图书。文化大院使用面积1200平方米,室内配有钢琴、电视、电脑、棋牌桌、乒乓球桌等娱乐和活动器材。
新建老人幸福院。幸福大院设有二十三个床位,有棋牌室、麻将室、阅览室、厨房、餐厅,方便老人们在这里娱乐、休闲、吃饭、休息。
村民家家户户有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占全村总户数的80%以上,拥有电脑的户数也在逐年增加。手机、固定电话家家有。汽车、农用车、三轮摩托车很普遍,二轮摩托和电动车除老年人外家家有。抽水机、旋耕机等农用机械遍及各户。
现在的赵庄村路面平整、干净整洁,街道两旁绿化美化到位,农、工、商、游共同发展,村民安居乐业,幸福感和满意度逐年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赵庄村的一系列惠民举措不仅获得了村民的称赞,同时获得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先后获得省级“基层政权建设先进集体”“烟叶生产生态村建设先进村”,市级“农业普查基层先进集体” “扶贫开发先进集体”“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五美之家示范村”“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博山先锋基层党组织”“先进党支部”“模范村委会”“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内容页尾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