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内容页通栏
这个东西叫”万花筒”,拿在手上,像只古老的单筒望远镜。当你把它举到眼前,慢慢转动,你就会惊奇地发现,那里边有个魔幻世界。各种颜色组成美丽的图案,在不断变化。说是”万花筒”,但那花岂止上万,你每转一下,它变一个花样,你不停地转,它不停地变,没有重复,没有间断。
我第一次见到这个东西,是一九五八年,我十岁。在那个时候,万花筒是一般家庭的孩子,能买得起的,较为高级的玩具了。那是我和母亲进城后,舅舅来看我,给我买的。我很爱惜这个宝贝。平时舍不得玩,放在柜子上,不让别人动它。有时拿起来琢磨一阵:它里边的那些花样是如何变出来的呢?到底它里边装了多少花?太奇妙了。是不是有个”神”,或是一个”怪”,在人转动筒子时,它在里边象拉洋片一样,换图片呀?如果是这样,如果它累了,不想干了,这个筒子,还有什么用呢?但愿它永远在里边”拉洋片”。
但是好景不长。我父亲一个朋友的母亲,带着小孙子来看我母亲。我母亲就把那万花筒拿给孩子玩。我虽不乐意,但又能说什么呢?孩子拿着万花筒到院子里去玩了。奶奶和我母亲就在屋里说话。不一会孩子哭着回来,手里的万花筒,巳经破碎,玻璃片露在外面。他说,不小心掉到地上被人踏了一脚。我想哭,又没敢。
但我还是忍不住,要看个究竟。我把那堆纸筒玻璃片,翻过来掉过去看了半天。噢,明白了。原来里边不但没有妖魔鬼怪,连个特殊机关也没有。这里只有三条同样宽窄同样长短的镜片,一个纸管,几粒彩色的碎琉璃碴子。就这些,没什么复杂的。噢,噢,这些不同颜色的琉璃颗粒,投在镜片上,镜片再把它的影象反射出去,反射到另外两片镜片上,另两片镜片再反射回来,这样反复投射反射,就使这些碎琉璃的数量,角度,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多彩的美丽图案……太奇妙了!竟是如此简单!这个发明人,才是真正的神仙!
看明白了,弄懂了,再做一个就不难。
那时候,街上常有割玻璃,作镜框的小店。谁家换门窗安玻璃,作衣厨安镜子,就找他们。我家作镜框就是找的他们。于是我去找店主帮忙。多叫两声”叔叔”不赔本。那”叔叔“找了两块废镜片,拿出玻璃刀,哧哧几下,就裁出三条完全一样的镜条。
回家,把这三条镜片,对成正三角形,用黑胶布缠紧了,外边用厚纸壳卷筒套住,用线緾牢。最外层用画报纸裱糊。齐了,主体构件完成。卖的那个,外端用的是半透明的塑料片,那时叫化学片。我不,我用毛玻璃,比卖的还高级。封好堵头,用纸条贴牢。里边装上琉璃碴。琉璃碴要挑选,多几个颜色,大小差不太多,选那种多棱角的,形状不同的。装好琉璃碴开始装目镜。这是一块圆形透明玻璃片。周边用胶布粘牢。用一张中间带孔的圆形纸片贴在目镜上,整体完工!举到眼前,那奇妙的图案出现了,比原来那个更加好看。稍一转动,便千变万化,美丽极了。我不再害怕损坏,不再藏着掖着。坏了咱再做。一群小屁孩成天跟在腚后头。我心里就很恣,成天乐呵呵的。
一晃六十年过去了,现在想起来,仍忍不住笑。什么叫幸福,什么叫快乐?幸福和快乐不等了吃喝不愁要啥有啥。现在的孩子,父母宠着,爷爷奶奶护着,啥也不缺,啥也不用操心,啥也不用动手。会有过去孩子们那种快乐的感觉吗?艰苦和奋斗创造了过去的一代,而他们的幸福感和快乐,是在艰苦奋斗中自然产生的。现在的孩子还用得着艰苦奋斗吗?
内容页尾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