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博山山水】山头街道和尚头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博山公众号 / 正文

内容页通栏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博山山水】山头街道和尚头

原创 成龙之龙2019/06/27 19:59:57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 作者: 25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和尚头,坐落在两平社区以南,北庄、南庄、西庄之中心。因原来山头荒秃,故名。

和尚头系黑山支脉,山体页岩质,属石炭系。据《博山区志》记载,过去地下煤炭资源丰富,开采历史久远, 1912年合股组建的东方煤矿即坐落于此山北脚下。20世纪90年代前,和尚头周边分布着榆树园、杨家地、斜井、大堰等大小煤井六眼,是两平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和尚头山势南北走向,南高北低。东西北三面陡坡,南麓由低到高缓坡而上。建国初期实施绿化工程,封山造林。是两平村封山。20世纪50年代初,山巅种植部分柏树,60年代末大量引种刺槐,由此向南辟为两平林业,苹果、山楂、桃树等经济林带逐渐形成。如今林木生长茂密,绿树成荫,遮天蔽日。成为斑鸠、山鸡、野兔、猪獾、果子狸等山禽、小动物及喜鹊、丫兰、画眉、啄木鸟等十几种鸟类的天然乐园。到槐花盛开时节,村中清香四溢,引来众多养蜂人放蜂采蜜。

红崮顶 位于和尚头东南。山体花岗岩、泥灰岩、页岩间杂。东与八陡镇茂岭村相邻,西临冯八峪社区地界,南是黑山,北缓坡而下至棠梨山南脚。山间层层梯田,绕山而上。红粘土质,造就了旱涝保收的良田。20世纪70年代末在山顶修建正方形蓄水池一座,取名“胜天池”,容量1200立方米,是农业学大寨年代山头地区南水北调的重点工程之一。

阎王鼻子 位于和尚头西南。页岩质。由于地势陡峭, 不易攀援,形如阎王的鼻子而得名。西南邻冯八峪社区地界。山上刺槐成林,植被茂盛。在此山顶可眺望冯八峪社区全貌。传说,有一只没有尾巴的狼常在夜间蹲守山头,也不伤人,见有人来,撒腿就窜。

西山 位于和尚头以西。山体页岩质。两平西庄在其东坡上,西与秋谷社区搭界,南同阎王鼻子相连,北隔博福路相对长城岭。刺槐茂密,生态优良,是两平村的一道天然屏障。

蛤蟆石

蛤蟆石 位于和尚头顶端。石块巨大,重30余吨。因形似蟾蜍而得名。又因页岩质的山丘,在山顶却意外的有一块孤立巨大的花岗岩石,因而村民也叫它“飞来石”。山上的一草一木,一土一石,无人随意采折挖掘。相传,谁要动了即遭厄运。据说,这巨石也有灵性,如有人敲击,村内便滋生打架斗殴之事。

古流苏 俗称油梗,位于和尚头北端的山腰间。据2003年《博山寺庙古树大观》记载,树龄400多年。三大主干,均向山脚倾斜,生长旺盛。三条主干胸径分别为0.3米、0.4米、0.4米,树高近10米,冠幅10余米。每年春季开花,远望去白茫茫一片,似雪花绒妆,香气弥漫整个村庄。村委为保护此树,在树周建起挡土墙、保护栏、水泥台阶,树下安有石桌石墩,方便人们驻足小憩观赏。

古槐 位于和尚头山脚下,古槐四株,树龄均在300年以上。其中一株在和尚头山北脚下,两平社区中心位置。该古槐最为粗壮高大,有一大主枝曾遭雷击被劈下,主杆高15米,胸径0.8米,冠幅东西15米、南北10米。夏季人们在此纳凉。还有两株,位于和尚头山西脚下,两平西庄中段,分立道路东西两边。东边一株,主杆高10余米,胸径0.8米,冠幅东西10余米、南北15米。西边一株,主杆高6米,胸径0.6米,顶枝大部枯死,西向侧枝生长旺盛。另一株位于和尚头以北200余米的房家崖头上。主干高10余米,胸径0.8米,冠幅12米。新枝勃发,长势良好。

青州古道翟家店

青州古道 位于长城岭以南山崖下。古时,自博城北亭后乐桥沿东山经长城岭南崖下,穿越两平社区中心,向东经棠梨山南脚下过槐树岭南侧,直插八陡镇福山村西岭,途经两平段长约2500米。路面就地取材,青石板铺就,现仅剩棠梨山脚下及槐树岭南侧两处有路迹可寻,履行车辙清晰可见。是古时颜神镇通往青州的交通要塞。人来人往,车流不断,造就了两平路边翟家店、北铺、南铺、小庙车马店等商铺的诞生,为过往客商餐饮住宿提供方便。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新修博福路之前,福山产出的陶瓷仍沿此青州古道向外运销。

(撰文 房信晋 程福河 房信川 摄影 韩祥龙)

来源:方志博山


已有0人点赞

内容页尾部广告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