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牛记庵”游记
原创
成龙之龙于 2019/06/03 15:02:40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
作者:日月潭
44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年长了也学着赶时髦,国庆长假里,朋友驾车也来个自驾游。名山大川多拥挤,北上广去不起。想起了个比较大的且未涉足的景点,我市淄川区昆仑镇的“牛记庵”村,与我们博山北峪村一山之隔。早已慕名一直没有机会,这次算逮着了。10月2日上午,朋友圣斌驾车,其夫人杨老师用手机下载导航仪,就这高科技如同神仙指路,汽车经过三拐两拐,很快就驶入了一条通往山里的柏油路。

“牛记庵村”是近几年新开发的一个旅游景点,今年门票定价40元。汽车停在大门口,在售票窗口,意外得知我和老伴居然免票。我的那个天,这不可能吧?自觉还年轻,看来这事国家还挺照顾,应该是按虚年算的,就象算工龄,有一天也算一年。这让我记住了景点老人免费自“牛记庵”始。拿好票和证件,我们被告之,汽车可以直接通景点。为了领略一下山中的风光,我们选择了步行一里多路到景点。


当天天气阴,光线尚可。走在山间的公路上放眼望去,仲秋的山峦依然苍翠。不远处的柿子、山楂,黄的红的,或稠或稀散落地挂在树枝上;红红的小酸枣也闪烁着它的脑袋在灌木丛中时隐时现。一路看景拍照,景点很快就到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牛记庵古村落游客接待中心”。这是一座集住宿和餐饮于一体的大楼,楼正面对着一湾清澈的泉水。上面架着栈桥和亭榭供游人游玩。游客可凭栏观赏水中游来游去的五彩锦鲤。观赏和拍照后,我们一行离开此处继续上行。略走几步,一座石雕的壮牛弓背挺首,栩栩如生地立在道旁,这让人联想到即是“牛记庵”,把石牛放在这里应该是顺理成章的吧?



从此处稍拐一个弯,面前正对着的是几十级台阶,上面矗立着一座汉白玉雕的观音菩萨,慈眉善目俯瞰着来往的游客。她后面就是陡峭的山坡,以及山坡上掩映在绿树中若隐若现的用青石垒建的房子。这应该就是冠以省级的古村落,号称“天上的村落”的牛记庵村了。


从右侧沿着石阶路向上攀登,不时有石屋院落出现。门前均钉有木牌,分别注名或叫“和雅山居”,或为“清净山庄”,还有叫别的什么等等。我们在一处“和雅山居”13号院里参观小憩,这才知道原来这些院落都已开发改建为可供游客居住的旅馆。里面生活用具一应俱全,可全家,可朋友几人相约此处小住几日,过上一段清静幽雅的山居生活。


从此处再向上有一处小景,旁边立一小牌,上书“世界最小溶洞”。观察半天也未见奇特之处,倒为这个最小名号好笑起来。溶洞都是比谁大,焉有比小之理。就像垂钓之好,皆为比谁钓的鱼大,如若比谁钓的最小,岂非咄咄怪事!转头想想也罢,人家愿意这么叫,管咱鸟事。走了,还是去拜访“牛记庵”才是正道。往上走不多远,拐过一个弯看见上面有庙宇样的建筑,应该就是“牛记庵”了。


据考,清朝中期有一牛姓女子,因躲避文字狱灾祸,逃难至此。看这里有泉水潺潺,环境清幽,便削发为尼,筑石为庵。这便是“牛记庵”名字的由来。我想这女子定非等闲之辈,既受文字狱牵连,断不是平常之人,一是有地位,二是有钱财。这才能在这荒僻之处,渺无人烟之地修得此庵,容得了罪身,逃得了家难。牛记庵村若不是现在交通发达,修上了公路,世人很难到达这里。在道路不通的那些个年月,这里绝对是一处“世外桃源”。进得庵来,正面就是大殿,里面供奉的想必就是牛姓女子了,据说在这里求个签是很灵的。大殿门口两边放置有钟和鼓,其它也就没有什么诸神之位了,甚是简单。


值得一提的是,在牛记庵大殿侧后面的悬崖上,悬挂着一块钟乳石,状如心脏,后人便命名为“牛心石”,确是一奇观。


自庵内出来,上得几层台阶,但见一处绝佳的泉水池,清冽冽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在这接近山顶如此高的山坡上,能有如此水量充沛的山泉,确是神的造化。传说有一神牛常在此饮水,故而取名为“神牛泉”。
水是人的生命之源,也是牛记庵村人的生命之泉。正是有此水,才有“牛记庵”,才有了“牛记庵村”。想来在那个生产力极不发达的年代,这一世外桃源不只住着一位尼姑,同时也住着一群远离世俗险恶的淳朴山人。这里没有争斗,没有尔虞我诈。山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伴随着牛记庵里的晨钟暮鼓,繁衍生息。是外面社会的飞速发展,打破了这里的宁静,也改变了这里的环境。及后更多的外面的世界闯了进来。在这些不速之客里面,我们一行也有幸无幸地成为了其中一员。“牛记庵”我真不知道是为你的今天高兴,还是为你的昨日悲伤。世界就是在这样的无奈中且行且发展,且行且并不一定珍惜。


欣赏完神牛泉,我们一行便沿着山中小道,横向往对面的山坡走去,再转个半圆,以便返回到来路。

沿着台阶小道行走,两旁仍旧是错落有致的石屋院落。这中秋时节,天气渐凉,看样子石屋也无人前来居住。行到转弯处,忽见一溪流自上面石缝中涌出,自路面下流出,顺悬崖飞流而下,激起我们一阵惊喜。从这里可以俯瞰来时山下的风景,以及两面山坡层叠有序的住房。本来山顶上面建有瞭望台,登上观之,整个牛记庵村尽收眼底。考虑到年龄及体力就不便再去攀登了。
顺路我们又参观了一个小院落,里面收拾干净,设施整洁,相约来年盛夏来此避暑小居。






两个多小时的游览结束了,考虑到朋友不能酒驾,只有去博山城里用餐了。此次游览时间虽然短暂,但觉得这种短平快的旅游方式自有它的好处。期待下一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