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内容页通栏
王家庄子弟班剧团最早形成于清末,逢年过节排演一些京剧折子戏,属村民自娱自乐。初时剧团负责人是王懋昭、薛梓等,活动地点以槐树底下为主。演出所用服饰、头饰多从淄川、博山租赁,偶尔也去周村置办一些。
到了民国时期,戏班发展较快,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子弟班剧团达到了鼎盛时期。其时剧团负责人为王化美,京胡王化震,掌家王玉龙。演职人员达三十多人。增添了服装,饰品乐器,锣鼓家什好几大箱。还高价从博山后峪请来著名艺人高立堂、李三串作老师教戏排练。一时间风生水起,名声显赫,除辰巳山庙会一枝独秀外,还远至临朐、蒙阴、沂南等地演出,深受欢迎且收益颇佳。
据老人们说,当年在辰巳山庙会上,王化池唱铡美案演包公,喊一嗓子在郑家庄听地嗷嗷叫。王化等唱月下追韩信演萧何,走起来拦口能吹的平起来。唱寒窑反串瞎婆更是出神入化。另外,王修己唱空城计饰诸葛亮也深得好评。还有王玉恒的花旦、任玉泽的小生、王玉阳的青衣、王玉文的花脸当时都在南山里很有名气,连博山城里人也褒奖有加,说王家庄子弟班得到了博山的真传。
正月唱戏,都是在后地扎上宽大的戏台子,周围全用芦苇席包裹起来,晚上演出时用大信子油灯和麻杆火照明。从正月十五到二十连演六天,周围村庄来看戏者人山人海,络绎不绝。这段时期是子弟班剧团最为辉煌的阶段,一直持续到一九三七年七七世变。
内容页尾部广告